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歐美決策層往往注重先解決最深層矛盾,而中國決策層往往更注重在增長中解決問題,先易後難。兩者都有長處和短處。而中國應對危機的方式,也使筆者相信,即便到墻角也還會有辦法
近期宏觀數據好于預期,支持筆者經濟軟著陸的判斷。去年四季度GDP只回落至8.9%,全年GDP達到9.2%。另外,1月PMI指數為50.5%,比去年12月回升了0.2個百分點,並連續兩月回升至榮枯分界線50%上方,顯示了伴隨著早前過緊的貨幣政策有所鬆動、中國農曆新年到來,中國經濟繼續呈現軟著陸態勢。
儘管去年四季度以來,市場對全球以及中國經濟很強的擔憂情緒已經有所轉變,但一些疑慮猶存。全球是否會出現二次探底?中國熱錢流出是否成為制約經濟和貨幣政策的常態?如何防止投資與出口兩個引擎的下滑?都是縈繞在決策層與廣大投資者腦中的疑問。筆者認為,市場的擔憂並非過慮,但悲觀情緒大可不必。從東西方應對危機的方式來看,中國決策層往往更加注重在增長中解決問題,因此一旦今年海外風險或者三駕馬車下滑超過預期,決策層便會通過調整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房地産調控政策、以及拓寬多種融資渠道等方式,避免中國經濟硬著陸。
財政政策更加積極
儘管去年與今年的財政政策基調均表述為積極,但實際操作上,今年的財政政策的力度將明顯超過去年。正如財政部長謝旭人不久前在求是發文中提到的,今年財政政策會繼續完善結構性減稅,加大民生領域投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加大對“三農”、保障性住房、社會事業等領域的投入,支持欠發達地區、科技創新、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産業、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在建和續建項目、企業技術改造等。
首先,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今年將繼續降低部分進口商品關稅,增加能源資源産品、先進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落實提高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徵點等減輕小型微型企業稅費負擔的各項政策,實施對小型微利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在上海的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並穩步擴大試點範圍,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擴大物流企業營業稅差額納稅試點範圍,實施支持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對蔬菜的批發、零售免徵增值稅;
其次,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投入,向基層、農村、邊遠地區和困難群體傾斜,更有力地推動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增加財政補助規模,提高城鄉低收入群體的基本收入。另外,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將“農業科技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要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確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再有,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其中包括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基礎研究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加強重點節能工程建設,推廣節能産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中小企業穩健經營和持續發展;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落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各項財稅政策,提高財力薄弱地區落實各項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等。
貨幣政策將由過緊回歸中性
去年12月,M2與新增貸款明顯增加。而近期央行公佈的社會融資規模數據也顯示四季度社會融資總量從三季度的2.04萬億增至3.03萬億,增加幅度接近50%。這也説明,自去年11月以來,信貸供應量已然大增,實體經濟面臨的流動性壓力明顯改善,政策放鬆正在展開。但是,儘管實體經濟資金壓力有所緩解,這也僅僅意味著早前過緊的傾向有所糾正。節前即使公開市場逆回購規模大幅增加,Shibor利率仍達到歷史高點,顯示資金面仍然十分緊張。
另外,雖然12月存款大增,也無法替代準備金率下調,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12月存款增加1.43萬億,主要原因在於財政存款大幅減少1.23萬億,財政存款轉向公司與個人的商業存款賬戶。而財政支出年底大幅增加,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對於緩解實體經濟的流動性壓力是不可持續的。
二是,外匯佔款的持續減少。去年四季度以來,由於海外經濟動蕩、諸多外資企業、投資公司出於全球戰略的考慮,紛紛減持了在中國公司的股份。同時,避險情緒加重、人民幣貶值預期出現,加速資本流出中國。
三是存款準備金率已處於歷史高位。本輪緊縮週期中,存款準備金率一路上升,21.5%的水平為歷史峰值。目前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在超額儲備已處於較低水平、75%存貸比限制下,銀行貸款較為緊張,且更加傾向於大型企業。
四是銀行體系資金緊張使得去年銀行表外活動大幅增加,增加了銀行體系的風險。因此,筆者認為,促進存款準備金率回歸中性水平,確有必要。考慮到中國經濟正處於軟著陸態勢,預計上半年存款準備金率將會下調4次。同時,央行也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應對短期流動性不足。
房地産調控政策將更有針對性
目前國內方面最大的悲觀預期便來自於房地産市場。房地産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支柱行業,按生産法來計算,目前中國房地産業與建築業佔GDP的比重約為12%;固定資産投資中,房地産投資佔比為20%左右。新增貸款中,房地産相關貸款佔到接近20%。
可以看到,中國房地産泡沫正在被打壓,調控效果已經顯現。國家統計局18日公佈的70個主要城市房價數據顯示,12月有68個城市環比止漲,房價拐點出現已成共識。但房價下跌的同時,來自於房地産方面的風險也在上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房地産泡沫在正在向商業地産轉移;二是房地産對地方政府財力的衝擊較大;三是影響投資增速下滑;四是影響建材、鋼筋、水泥、建築、家電、裝修材料等相關行業;五是一旦房價下降過度,容易出現購買意願降低,房價越低越不買的情況,加大銀行與經濟運行風險。
因此,儘管打壓資産泡沫至關重要,但房價並非降得越快越多越好。房地産調控政策應該結合國內外經濟形勢,更加靈活、具有針對性,具體可以在幾下方面做出積極嘗試。例如,一是支持首套房房貸、降低相應的契稅與首套房利率等;二是對承擔保障房建設與小戶型建設的房地産開發企業,實行區別化的信貸支持;三是由於限購、限價政策並非市場化手段,不是長久之計,可以根據剛性需求、改善型需求與投機需求的不同特點,逐步減少剛性需求與改善型需求的購買限制。四是建立長治久安的制度框架,需要更加注重市場化手段,可以適時擴大高端房房地産稅的徵收試點範圍等。
除了宏觀政策更加積極以外,拓寬融資渠道,促進債券市場發展,同樣有利於幫助企業化解資金難的問題。早在年初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溫總理便提出了今後一段時期金融改革發展工作時要建設規範統一的債券市場。而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也強調,將研究探索和試點推出高收益企業債、市政債、機構債等債券新品種。這意味著未來債券市場的發展面臨更大機遇,企業融資渠道也有望拓寬。
總而言之,儘管今年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風險較大,但筆者認為,東西方應對危機的哲學有很大不同。歐美決策層往往注重先解決最深層矛盾,而中國決策層往往更加注重在增長中解決問題,先易後難。兩者都有長處和短處,可以相互借鑒。而中國應對危機的方式,也使筆者相信,即便到墻角也還會有辦法。筆者預計,一旦今年海外風險或者三駕馬車下滑超過預期,決策層便會通過調整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房地産調控政策以及拓寬多種融資渠道等方式,避免中國經濟硬著陸。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前低後高,全年增速或將達到8.6%。而伴隨著海外經濟有所好轉,特別是歐洲債務危機轉好,國內積極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新一屆政府上任,2013年經濟增長比2012年將有所恢復,全年經濟增速或將達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