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三大推手激發增持行情
上市公司大股東連續兩月凈增持
【底部已探明?】
節後一週資金凈流出30.75億 市場望在平淡中逐漸築底
大盤底部已探明
翻盤指標再現 多次驗證歷史大底
中國神華(601088)、中國石化(600028)、華僑城……近兩個月來,在中央匯金公司及中央企業的帶動下,上市公司增持潮涌。不論是“國家隊”還是民營企業,眾多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出手增持。統計數據顯示,自2011年12月以來,上市公司披露的大股東及高管等增持的股份數及市值連續兩個月超過減持,期間累計增持金額高達70億元。這是2010年5月以來市場首次出現增持力度的“翻盤”。
在眾多市場人士看來,這一罕見情況的出現顯示上市公司大股東認為當前股價估值已具備投資價值。歷史數據顯示,在2005年上證綜指的998點、2008年的1664點等歷史低點,增持額都曾超過減持額,並隨後出現一輪“翻盤”行情。因此,本輪增減持力度對比的變化值得關注。
增持潮歷史罕見
英大證券研究所統計的2000年以來全部上市公司的增減持公告數據顯示,自2010年5月以來,上市公司大股東一直難以抑制套現衝動,減持股份數及市值持續高於增持的股份數及市值,但這種情況在2011年底出現逆轉。2011年12月共有209家公司公告增持,同期有300家公司公告減持,儘管減持的公司數仍大於增持的公司數,但增持股份數及市值均超過減持。當月上市公司共公告增持51017.66萬股,增持市值達415103.25萬元,均創下2009年10月以來的新高。當月上市公司共公告減持27266.87萬股,減持市值為392605.49萬元。
進入2012年後,大批央企增持旗下上市公司股份,證監會也出臺多項舉措鼓勵大股東增持。統計數據顯示,公告增持的公司數、股份數及市值這三項指標均超過減持。2012年1月共有107家上市公司發佈增持公告,增持股份數為34366.08萬股,增持市值為284701.72萬元,而同期僅56家公司公告減持18254.9萬股,減持市值為171606.09萬元。
在近年的A股市場上,這種增持力度持續超過減持力度的現象並不多見。統計數據顯示,自2007年以來的5年間,減持力量一直佔據優勢地位。從月度增減持股份數和市值看,期間僅有6個月的增持力度超過減持力度,分別是2008年9、10、11月,2010年5月,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在其餘時間裏,減持力度均遠遠超過增持力度。
近兩年來高管首現凈增持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上市公司高管增持的數據。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1月共有85家公司的1640名高管增持,累計增持3810.28萬股,市值達46225.46萬元,佔總增持市值的16%;當月共有42家公司的59名高管減持,累計減持2891.15萬股,套現33100.24萬元;當月高管凈增持919.13萬股,凈增持市值達13125.22萬元。這是2010年6月以來的20個月時間裏,上市公司高管首次出現凈增持。
對於上市公司大股東和高管的增持行為,市場予以正面解讀。分析人士認為,作為上市公司最大的投資人以及直接管理者,其對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及未來發展戰略的把握最為全面,增持行為意味著大股東和高管認為目前上市公司市值水平嚴重低估,與其內在價值産生嚴重背離,也可理解為大股東後續可能加大對上市公司的支持力度。此外,按照證監會相關規定,大股東每年2%自由增持股份的鎖定期長達6個月,“短炒”無利可圖,因此市場認為大股東此番增持是看好長期投資價值。
對於投資者而言,更具實際意義的是,大股東的增持有效地增加了資金供給並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例如,中恒集團(600252)在春節前連續三個交易日觸及跌停,大股東中恒實業迅速出手,在1月20日、31日分別進行增持,此後中恒集團股價逐漸止跌回升。
多次驗證歷史大底
“看看歷史數據,當歷史大底998點和1664點出現時,增持數量都超過了減持數量,這一指標非常敏銳,説明産業資本看好實體經濟、認為股價處於低位的概率相當大。”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
英大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7月開始的超級大牛市恰似增減持數據對比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增減持數量反復交錯,沒有哪一方長期佔據上風,而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推進,增持一方異軍突起,多項指標超過減持,從而確認了998點底部的有效性。此後,增持量持續保持領先,直到2007年初局勢才發生變化。
2007年底至今,市場總體處於下降通道,並於2008年10月在1664點築成大底。無獨有偶,2008年9、10、11月三個月間,增持的多項指標再次“翻盤”,一舉超過減持,這與中期底部走勢再次吻合。
對於歷史數據走勢,分析人士表示,就短期市場走勢而言,大股東的增持舉動也許不具備領先性,但它是中長期估值以及産業資本對估值水平認可程度的重要指標,因此本次增持力度超過減持的新動向值得關注。
“除增減持數據外,目前股息率、市盈率等多個指標均處於歷史低位,與成熟市場接近。”李大霄表示,諸多指標表明,目前是長期資金入市較好的時機,如果養老金等長期資金此時入場,將有望激發市場的中長期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