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前期第四次金融工作會議上“提振股市信心”的精神對投資者是一個鼓舞,但在如何提振股市信心上,各方的看法卻有很大分歧。
很顯然,認為要提振股市信心就是要讓股票漲,這種想法有點天真。漲了就會有信心,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一路漲上去,將來怎麼辦,以後又怎樣來提振市場信心?所以,將提振股市信心簡單地理解為股票就要上漲,邏輯太簡單了。股市上漲能夠提振市場信心,但“人造牛市”,從來是不能長久的。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是不是不顧市場的漲跌,只要專心進行監管和治理,就能夠提振市場信心呢?專心於制度建設,打擊各種違規活動,的確是推動市場長治久安,穩步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是治本的方法。不過,如果認為只要專心於制度建設和監管市場,市場信心自然就能夠恢復,也不現實。強筋健體,能夠解決根本問題,但止血退熱也不能不顧。監管和制度建設,有時是針對某個局部或者個案而進行的,提振市場信心是全局和整體的大事。用局部和個案治理的方法,不能解決全部問題。
著眼于“救市”,能夠治“股市之表”,專注于“監管”,能治“股市之本”。但要提振市場信心,一定要“標”、“本”兼治。而著眼于供求關係,穩定市場預期,在宏觀和總量上保持市場的平衡,這很可能是提振市場信心的關鍵所在。
回顧過去三年的股票市場,市場擴容的渠道主要來自於三方面:首先是股權分置以後帶來的市場全流通問題。一般的承諾解禁期是24-36個月,經過三年之後,大部分股票都實現了全流通。相對於原來分置狀態下的市場規模,僅這一項,市場就擴容兩倍。其次是持續不斷的IPO,尤其是在中小板和創業板設立之後,IPO出現了一個大躍進的局面。而且在IPO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高價發行,超額募資,以及上市後高換手和高定價,這些也給市場供給做出了“重大貢獻”。第三是以各種形式出現的再融資。這裡既有傳統意義上的配股,也有定向增發,以及整體上市等等。在二級市場再融資上的創新可謂登峰造極,不斷把手伸到投資者口袋裏圈錢。
反過來看資金的擴容,三個管道嚴重堵塞:一是發行基金。從這幾年的情況看,新的基金髮行規模越來越小,而且越來越困難。那種100億的規模,幾分鐘認購完畢的盛況,早已成為了過去。存量基金總額在股價下跌和贖回壓力雙重壓力下,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二是機構資金的情況。國有企業不允許買賣股票的規定,已經持續多年;而社保及保險資金入市也陷入困境。所以在機構資金的擴容上,連續三年原地踏步。三是外資入市情況。QFII實施多年,但歐美及香港市場本來就面臨流動性壓力,很多已經入市的外資其實都在變相進行撤離。
要麼全力拓寬入市的資金渠道;或者在增量資金入市前景不明時,關小擴容龍頭。提振股市信心,唯此兩招。
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