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務院日前召開的一次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進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課題。會議明確提到“支持小型微型企業上市融資”。這是繼資本市場先後被用於政府幫助國企解困、幫助中小企業上市融資、幫助創業投資企業建立退出機制以後,決策層第一次就小微企業上市融資制定的政策導向,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小微企業,是一個不同於中小企業的概念,目前對它的理解一般有兩種:一是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的合稱;二是小型微利企業的簡稱。但不管如何理解,小微企業指的一般就是企業規模很小的企業。就從業人員這個指標來説,很多行業對微型企業的劃型標準都是20人或10人以下,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這樣的微型企業都在政策支持的範圍之內,都有了上市融資的可能性呢?
按照我國資本市場現存的格局,將這種小微企業推上滬深兩家證交所上市是無法想象的。一方面,小微企業數量眾多,交易所開再大的口子,也難以滿足它們的融資需求;另一方面,小微企業雖然渴求融資支持,但對資金的需求並不是很大。如果按照目前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企業的要求那樣對它們實行相同的上市程序,動輒數億的資金將是它們無法消化的,而如果按照它們的實際需要來融資,其為了少量的融資所付出的融資成本也是極不經濟的,證券商僅僅是從收益角度考慮也是不可能承接這種業務的。很顯然,支持小微企業上市融資,並不意味著利用現行滬深兩家證交所這個格局,而是必須另辟蹊徑。
就小微企業的具體情況來説,它們的經營規模都比較小,並且一般都只是在一個小範圍的區域裏進行經營活動。因此,它們的融資規模通常很小,對有的企業來説,籌集100萬元資金就能解決大問題,就沒有必要硬塞給它1000萬元。因此,小微企業的股票發行,沒有必要像目前滬深交易所上市公司那樣在全國範圍“撒網”,而是只要在其本地區範圍發行即可。同時,它們發行的股票也沒有必要進入證交所上市,而是應該在其本地區的證券公司或銀行進行櫃臺交易。這樣一説,支持小微企業上市融資,其實需要首先為小微企業搭建起“量身定做”的融資平臺,用資本市場的術語來説,就是搭建一個店頭交易的市場。
目前,我國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集中于滬深兩家證券交易所,這種單一化的市場格局方便了對市場的管理,但是卻不能滿足各種類型企業的融資需求。事實上,不管什麼類型企業都往兩大交易所擠的現象,已經給市場帶來了不少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問題是,企業向全國範圍發行股票,發行成本過高,而投資者對企業的了解只能依憑企業的自我包裝,使造假上市的事情經常發生,同時企業的籌資很容易超過對資金的實際需求,造成社會資金的閒置。但是,如果小微企業只限定在本地區發行,企業就置身於一個“熟人社會”,造假很難輕易成功,企業任意抬高發行價也難以得到當地投資者的認可。因此,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
實際上,股票市場的起源就是在“熟人社會”中進行的,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出現的股份合作制模式,也基本上是在“熟人社會”中展開。只是隨著市場的擴大,股票發行漸漸成為一種面向全社會的活動,這種變化雖然催生了一個現代意義上的資本市場,但同時也使股票發行漸漸脫離了實體經濟的約束,産生了“以錢生錢”的問題。推動小微企業上市融資,必須注意克服這種傾向,讓小微企業真正能夠通過股票發行得到切實有效的資金支持,而不是像目前中小板、創業板已經氾濫成災的那樣,股票上市只是給那些企業高管搭建起了拋股套現的平臺,與建立這兩個市場的初衷完全是南轅北轍。
設立店頭交易市場,方便小微企業上市融資,這並不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需要的只是管理層有勇氣對現在的市場格局進行改革。這種改革首先表現在必須放棄目前實行的股票發行審核制,如果為了小微企業上市融資而專門建立一個發審委,要求它們上北京進行公關,這對那些實力薄弱的小微企業來説,實在是無能為力。目前,市場有一種呼籲改審核制為註冊制的呼聲,如果説這種呼籲在短期內還難以實現的話,那麼,在小微企業上市融資上倒可以先走一步,這些企業只要在當地金融主管部門進行註冊,即可在當地發行股票並且進入店頭交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