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我國商業銀行的暴利程度已經超越石油、煙草,與實體經濟産生倒挂。有學者建議,國家應對銀行業的暴利徵收稅賦,同時採用存款單邊加息和降存準的措施來調整。
當前,商業銀行的高盈利水平是建立在粗放經營模式的基礎上。銀行暴利是怎樣産生的?不外乎兩個途徑,第一是存貸利差。通過“存貸利差”來獲得高額收益。這意味著,只有更大的利差,才有更高的利潤。有數據顯示,我國存貸利差可以達到3%-3.5%,而在美國等國家只有0.3%左右。無疑,這種“高利差”是以犧牲儲戶利益為代價。今年以來,CPI指數節節攀升,存款利率雖然有所提高,但扣除物價上漲率,實際利率幾乎為負。
銀行“暴利”的第二個源泉,是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根據銀監會去年公佈的數據,我國銀行業服務項目共計1076項,其中收費項目850項,與2003年相比,7年間增長104%。這似乎還是保守的,中國農行行長張雲曾撰文稱,2003年銀行收費項目有300多種,而現在(2011年)相關的收費項目已多達3000種,8年間增長了10倍。顯然,我國商業銀行已進入了全面收費的時代。按道理,銀行提供了哪種服務,消費者就應該付哪樣的賬,但是,銀行不斷在收費項目和價格上與國際接軌的同時,應捫心自問一下,其所提供的服務質量是否接上了軌?
眾所週知,各大商業銀行都有很強的政府背景,以四大行為例,幾乎壟斷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商業銀行具有了完全的市場支使地位,而儲戶和金融消費者的選擇權則蕩然無存。壟斷之下,中國銀行業資本回報率全球第一,可是,儲戶的利益卻受到了無情的盤剝。這種“暴利”看似合理合法,但卻隱藏著深刻的危機。
同時,銀行的暴利也大大擠壓了廣大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據銀監會統計,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利潤8173億元,同比增長35.4%,平均資本利潤率為22.1%。而廣大中小企業呢?佛山市高明區曾做過一項調查顯示,中小工業企業利潤率目前普遍低於3%,虧損面超過20%。面對這種巨大的利潤差距,也難怪有銀行行長説,企業利潤那麼低,銀行利潤那麼高,都不好意思公佈。我國是典型的“實體産業立國”,如今,小型製造企業卻幾乎被虛擬市場掏空,長此以往,一旦“中國製造”受到重創,銀行豈能獨善其身。
高收益,往往也伴隨著高風險。在商業銀行,出資人和經理人是相分離的,銀行利潤越高,經理人的收益越高,可是,經理人卻不必為經營不善支付等額代價。在“暴利”的引誘下,經理人會冒險放貸,而往往不顧以後貸款是否能順利回收。比如,過去一段時間,一些銀行為獲取高額利潤,就不顧房地産市場的風險,無節制地向房地産企業貸款,以致陷入被房地産商“綁架”的境地。如果將來房地産業不景氣,出現呆賬、死賬,捲入其中的,就不僅是商業銀行,還有整個國家的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