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李伊琳
“即使轉存息差,也足以支付目前的規模成本。”出乎溫州商人林春平意料,自己在美國的一項6000萬美元的小投資,在國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春節以來,他接到最多的是境內外媒體的約訪電話。
林春平的這項投資,是成功收購了美國的一家小型銀行——大西洋銀行。由此,原本在經貿、礦業、農業等領域經營的他成功邁入了金融業。
曲折收購路徑
美國大西洋銀行創立於85年前,由猶太人控股,坐落于美國特拉華州,之前有20個網點。
“那都是過去的,跟我們無關,現在只一個營業場所。”林春平説。1月11日,新銀行正式推出試營業服務,主要為在外華人辦理存取款、離岸等金融業務。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美國大西洋銀行因資不抵債宣佈破産。
雖然“獵物”眾多,但華人在海外金融領域的收購,卻阻力重重。曾有九大僑商聯合,欲在意大利籌辦“意大利歐聯華人銀行”,但因遭遇境外金融領域高聳的壁壘而最終放棄。(本報2011年2月23日9版《九溫商意大利“銀行夢”折戟》曾予報道)
林春平在海外經營近20年,産業投資廣泛,除了農業及農副産品加工外,還涉及皮革、礦山、銅業、國際貿易等。記者多方了解得知,他從身份的“虛化”到收購成功,關鍵在於三個步驟。
由於投資主體等方面限制,2010年6月,林春平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投資註冊了春平國際金融控股集團。
去年8月,該控股集團在美國投資成立美國新匯豐聯邦財團,註冊資金1億美元。由此,通過兩次跨國註冊公司,才具備了在美國收購金融機構的資質。
2011年11月底,美國新匯豐聯邦財團出資6000萬美元將美國大西洋銀行收購,並更名為美國新匯豐銀行(微博),總註冊資金1億美元。
曾幫助中國企業成功破解美國貿易壁壘的美國華人律師梅雷認為,上述步驟成功將投資者亞洲法係轉換到了英美法係,而後者更透明清晰。
“我們收購的每個程序,主要靠律師團隊。”林春平告訴記者,從2009年初開始洽談收購,到2011年11月大西洋銀行正式更名,整個收購過程長達兩年,律師團隊成員就近20人。
採訪過程中,林春平反復強調,用於收購的6000萬美元,全部來自於其的公司盈利。
投資小型銀行商機
新匯豐銀行屬小型銀行,一期員工人數控制在50人以內,主要客戶群為當地華人。
另據林春平透露,為擴張在美國金融市場業務,下階段新匯豐銀行打算在華爾街開設分支機構,以期擴大行業影響力。
林介紹,新銀行的總股本為1億股,新匯豐聯邦財團的6000萬美元投資,包括前期的洽談費用支出、銀行營業場所方面的固定資産投資等,“銀行牌照沒有任何成本,這跟國內不同。”實際上,當地州政府的重點就在於盤活這家銀行,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激活區域經濟。
“大銀行不是我們的目標。”林春平告訴記者,在美國,每個州的法律差異性較強,他自認尚無實力掌控大銀行在各州的收購洽談與運行。
據説,目前就有當地財團出資1.3億美元的資金購買30%的股份,但林自稱拒絕了,“一年的大致利潤起碼五六百萬美元。”
在當地從事鞋服貿易的一名華商介紹,新匯豐銀行所在的州,不僅是美國,甚至在全球,也算得上是公司法最為完善的區域之一。這裡也成了華商在美的匯聚點之一,離岸業務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