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對於中國釀酒行業來説,2012年初最火的話題無疑是茅臺酒、五糧液成為全球奢侈品牌。其中茅臺以120億美金的品牌價值超過奔馳,成為全球第四大值錢的奢侈品牌。品牌價值高於奔馳和香奈兒,也高於軒尼詩、酩悅香檳和人頭馬這些世界著名品牌。伴隨這一話題的發酵,上海市多位人大代表建議公款消費不準喝茅臺酒。
作為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中國酒業著名品牌,茅臺就如此地為國民所不待見?奢侈品消費就是腐敗?就是炫富文化,就為人所不齒?顯然,不管茅臺酒是不是奢侈品,奢侈品消費都是正常的經濟現象,更是一種合乎市場邏輯,合乎人性本能的消費行為。
奢侈品並沒有一個恒定的概念。十多年前,有個BP機已經相當奢侈,財政甚至曾將其列為控購。用個手機,以前是大老闆的范兒。現在呢,年輕一代完全不知BP機為何物。手機人手一個。賣得很火的蘋果手機,大約算得上奢侈品。但人們喜歡蘋果手機,是因為這工業流水線上的東西,竟然還相當的時尚和相當有文化味道,而且還凝結著那個叫喬布斯的美國人的創造精神。
在我看來,奢侈品消費更多的是一種精神消費。奢侈品的變遷,其實是經濟生活、社會生活的一面極好的鏡子,映射的是進步、是發展、是繁榮。尤其對於本土奢侈品牌來説,文化意義則更為突出。某一種本土産品能夠脫穎而出,不僅包含了國民對它工藝、品質的認同,更為重要的是一種文化意義上的高度認同。
中國文化中有推崇儉樸的傳統。但儉與奢,並不是檢驗消費行為的標準。從商品的此岸到消費的彼岸,中間唯一的“橋”就是需求。奢侈品為什麼價格高昂卻依然受到追捧,一方面在於這種商品本身具有的不可複製性,另一方面在於市場永不衰減的需求,這才是市場經濟的恒定不變之理。
公眾對茅臺等奢侈品有一種複雜的“恨屋及烏”情緒,即對茅臺的反感中摻雜了很大成分的對公款消費的不滿。實際上,二者原本是兩回事。如果公款消費的相關改革不深入推進,即使今天強令公款招待禁喝茅臺,明天很可能會有替代品出現。
像茅臺、五糧液這一類高端消費品,似乎總被輿論扯到“腐敗”、“公款消費”等等吸引眼球的話題上去。實際上,該為腐敗擔責任的是制度,是對於權力的約束,是對於官員的監督。同樣,公款消費問題豈是某一種消費品的罪過?
在嚴格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對於某一類商品的消費,我們只需要關注它是不是公平交易就足夠了。對於它的價格,只要它是市場定價的商品,而它的價格不是壟斷獲得的,而是充分市場競爭的結果,那我們就應當尊重消費者的選擇。但必須承認,在現有國情之下,個別與公款消費有千絲萬縷聯絡的商品的價格迅速上揚,以及奢侈品消費的日益增長,都隱含著某種非市場邏輯的複雜因素,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