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搞砸了”的“金融之王”們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1日 09: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乍—看到《金融之王——毀了世界的銀行家》這本書的主標題,腦海中閃現的是“肅然起敬”的態度;“毀了世界的銀行家”——再看到這個副標題的時候,“起敬”之情立馬消失,原來這幫人“搞砸了”。

  先説明一下,這可是一本兼具“深度”和“厚度”的書——不包括廣告在內,一共374個頁碼,除去幾篇長長的序,一共還有40萬字。在我近期所看到過的金融類書籍中,大概只有一本叫做《富可敵國》的書可以與其“媲美”,我是説在厚度方面。

  剛拿到這本書開始閱讀前50頁的時候,相當興奮與好奇,想了解歷史上的這些“金融之王”們到底怎麼“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那種帶有新奇感覺的讀書狀態真是妙不可言。

  於是,看到諾曼(前英國央行行長)在裝修房子方面有怪癖,他喜歡把房子裝修成“森林係”的風格,沙赫特(前德國央行行長)曾經因為褲子的布料廉價而被取笑,斯特朗(前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老夫少妻”取了一個比自己小17歲的18歲“嬌羞女孩”為妻,莫羅(前法蘭西銀行行長)當時還是個“來自外省,樣貌土氣,但他以此為榮”的年輕人。

  這本書就是圍繞著上述四位一戰後影響世界的人物展開。正如該書副標題“毀了世界的銀行家”所要表達的,作者明確地告訴讀者,正是這四個人“毀了世界”。當然,這聽起來似乎有點危言聳聽。就像美國大片裏面總是靠區區幾個“天降大任”的人來“拯救”世界一樣,太誇張。

  本書作者認為,從巴黎和會開始,錯誤的戰爭賠款安排導致了德、法、英等國向美國欠下鉅額債務,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産生了巨大的斷層,為後來的危機埋下伏筆。

  而更大的錯誤在於當時的中央銀行家們,在世界黃金分配嚴重失衡和經濟總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錯誤地推動並重建了金本位制。在黃金供給嚴重短缺的情況下,金本位制失去了自動調節經濟的功能,為了維護英格蘭銀行的核心地位,這些金融大亨們又錯誤地下調美元利率,濫發紙幣,提高稅負,這無疑雪上加霜,最終引發了美國股市泡沫。

  本書的譯者之一的巴曙松在序裏説:“這本書是關於國際銀行家在上一輪大危機中的群像記錄,但是這不僅僅是歷史,因為在這一次的危機中,我們看到類似的故事在重演,儘管背景不同,情節有異,主角轉換,但是,國際金融家在市場大起大落中表現出來的自信與恐懼、勇氣與膽怯、責任與貪婪,卻無比相似”。

  對於一個如此宏大而複雜的主題,如果從外匯制度、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切入來寫,那麼閱讀起來簡直就要比吃下一個巨大的德國硬麵包更讓人難以下咽。好在作者是從人的角度入手來寫,不只寫他們的經濟決策,也寫他們的生平,甚至寫上一點他們的個人情史來作為“硬麵包”上的“果仁”。儘管本質還是麵包,但樂趣頓時增加了不少——你總是可以期待下一顆果仁。

  最近我們一打開新聞頻道,就能看到歐債危機的最新進展,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將其當做“系列電視劇”來收看。那麼,到底為什麼會有金融危機?

  作者的觀點在第371頁,他説:“我堅持認為這次危機並不是上天的行為或是資本主義深層矛盾的結果,而是一些經濟政策制定者一系列誤判的直接後果。”

  顯然,作者依舊認為幾乎每次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都是因為經濟政策制定者們做得不夠好。可令人不解的是,這些制定者怎麼説也應該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人,為何也不做個考慮週全的決定呢?

  或許不是政策的制定者犯了傻或者一時糊塗了,只是世界本來就太複雜,真正的良方難覓蹤跡。否則為什麼二戰後仍有那麼多經濟學家們在喋喋不休地討論著自由貿易、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之類的問題。最近的歐債危機之下,政治家、經濟學家更是輪番唇槍舌劍,觀點碰撞激烈。

  顯然,我們當今這個時代的“金融之王”們,面對的問題也很複雜,同樣很難做出一個清晰而明智的決定。(作者為本報記者)

熱詞:

  • 金融之王
  • 果仁
  • 厚度
  • 搞砸了
  • 老夫少妻
  • 拯救
  • 金本位制
  • 富可敵國
  • 金融之王——毀了世界的銀行家
  • 經濟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