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 鄭步春
週一滬綜指收跌1.47%報2285.04點,深綜指跌0.70%報855.09點。在春節後首個交易日,大盤“翻綠臉”給了投資者當頭一棒。
節日期間,外盤消息不錯,美國方面有延續低利率及QE3風聲增強等消息,希臘方面也有些偏好消息,此均為A股利好。
對於A股殺跌,筆者一點也沒覺得意外,這不是吹牛。筆者在春節前最後那篇文章中指出,“節後開門行情難樂觀,建議減些倉或節後一兩天內減倉。”
當時理由之一是節後14天期逆回購陸續到期,屆時商業銀行需將錢歸還央行。除非央行本週降準或繼續進行逆回購對衝,否則市場資金必緊張。
理由之二是,儘管CPI數字不高,但壓力挺大。
筆者猜測,央行在降準方面的猶豫,或多或少體現出其對物價的憂慮,只是不方便明説罷了。做股票的人,斷不能等官方將所有話説光説凈後才動手,迫不得已時也只能打些提前量,惟如此才能增加在A股中存活下來的機會。
春節期間未降準,養老金入市消息也變來變去,這兩件事是A股壓力,于筆者而言,也是稍覺意外的。不過,即使這兩件事發生了,筆者也不會後悔節前的觀點。
降準及養老金等入市只屬理論上的利好,筆者一向就不太當回事,所以懶得著墨多寫。筆者甚至猜測,降準會利好出盡,養老金入市也必對應著新股加速擴容。
假如未來沒有養老金入市,上半年會發行30家 (只是打個比方)新股;如果有養老金入市,就可能發行60家新股。該推理是十拿九穩的,對於這麼簡單的道理,許多人卻看不透,天天盼著養老金入市。
A股市場的問題不全在資金供應上,更在於誠信和回報方面,即在於設立股市的目的是否純正。資金再多,卻也無法對抗“無窮大”的新股供應和增發配股。資金供應就相當於往池中注水,但假如該水池是無底的,水再多又能怎樣?
昨收盤後,新浪引述發改委言論稱:“推進國際板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股票。”最近這段日子,市場對國際板預期已幾乎完全打消,故這條消息屬於利空。
投資者定然無法應付變來變去的消息,故打探消息是沒用的。筆者認為,從利害關繫上猜測才是正著,雖然這有難度,卻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就國際板而言,從狹隘角度理解,是方便紅籌股回歸融資;從更寬廣的角度理解,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之一。這是因為:惟有對外國人提供容量足夠大的投資標的,才能使他們安心持有人民幣。
因此可以推導,當人民幣有貶值壓力、熱錢外流、居民結匯熱情更高時,人民幣國際化的迫切性就會加快,這也包括國際板。
昨人民幣兌美元一天內貶值0.39%,由上週五的6.3085貶至6.3330。節日期間美元指數是大貶值的,所以人民幣其實貶得更加厲害,比如人民幣兌歐元貶了0.87%。筆者認為,這裡面是藏有些信號的,投資者萬不可漠視。
操作方面,短期內應關注本週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內容,看是否繼續放水,週末可注意存準率方面信息。這些消息並不明朗,但一般而言,應調低股指上漲預期,近期仍以控制倉位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