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CNTV名家專欄 >

郭田勇:利率改革和降低金融業準入門檻應並進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9日 14: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廣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廣網北京1月28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日前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做好新時期的金融工作,必須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從多方面採取措施,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有效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防止出現産業空心化現象。

  近期如何讓金融更好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問題引發關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601988)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詳細解析這一問題。

  主持人:本輪世界金融危機已經證明,市場這雙“無形之手”並不總是有效的,如果放任它自我循環,最終將會導致泡沫産生直到危機爆發。而且,與此前銀行唱主角不同,目前的社會融資已經越來越多元化,銀行貸款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佔比不斷縮小,股票融資、債券融資、保險、信託等等融資活動在豐富社會融資渠道的同時,也給監管帶來了更大的難度。特別是在金融衍生品不斷發展的今天,一些金融産品或許在最初是主要服務於實體經濟,但隨著不斷地被“打包”,這些金融産品與實體經濟的聯絡不斷減弱,甚至出現“脫實向虛”傾向,這會導致那些問題?

  郭田勇:從美國金融危機的教訓來看,金融産品的功能越複雜、衍生的層次越多,經常會導致兩個問題:第一,內在風險性就越大,第二,偏離實體經濟的距離就更遠。

  保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恐怕在兩個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防止金融業出現創新過度而形成的“自彈自唱”。第二,針對中國實體經濟中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和民間借貸氾濫等問題,進行金融改革。

  首先,要防止金融業劍走偏鋒。複雜的金融衍生品的杠桿倍數會非常高,容易把風險放大。第二,(複雜的金融衍生品)容易給金融機構形成風險轉移手段。而當風險轉移手段非常強,就使得金融機構的業務發生畸形化。美國的金融機構為什麼這麼熱衷於發放次級貸款再發債,就是因為有轉嫁手段,可以把風險轉移走,可以樂此不疲的放貸款、做債券包裝,進而獲得收益。

  中國要防止金融創新的過度化。相對於美國所出現的金融創新過度化,我們更多的是存在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仍然不夠,在原生的、基礎的金融産品的發展上,在金融工具的選擇和使用上,仍然來存在比較多的缺陷。

  主持人:在我國,金融如何才能有效地服務於實體經濟?您認為有哪些急需要做的事情?

  郭田勇:未來有這幾件事需要做,一是要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二是要降低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要進一步開放市場。利率市場化改革和開放市場準入應當是並行的關係,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假如利率市場化沒有改革,只是把金融機構、把銀行的準入門檻大幅度降低,會吸引大量社會資本辦銀行,金融業容易形成黑洞,吸引社會的大量資金,是要出問題的。如果僅是利率市場化改革了,但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沒有往下降,容易形成聯合的相對壟斷的狀態,大家可以共同提高價格。利率市場化改革和放鬆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或者降低準入應當同步進行。

熱詞:

  • 實體經濟
  • 利率市場化改革
  • 郭田勇
  • 金融業
  • 利率改革
  • 準入門檻
  • 金融産品
  • 自彈自唱
  • 打包
  • 金融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