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全球經濟:震蕩減速覓轉型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9日 10: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國家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2 年全球經濟增速不容樂觀,目前主要經濟機構的預期多低於2011年。從債務纏身、復蘇緩慢的美歐,到通脹高企、增速放緩的新興經濟體,全球經濟似乎同步走到了在震蕩減速中尋求轉型的一年。

  全球增速預期低於4%

  至少在2011年二季度,經濟學家們對全球經濟增速還抱著相對樂觀的態度,但在各國統計部門陸續發佈二季度GDP之後,人們才發現經濟增速差于預期。

  美國二季度實際GDP環比增1.30%,同比增1.63%,顯著低於一季度的2.24%,照此推算,全年增速不太可能高於2%;歐元區二季度GDP環比只增0.2%,亦明顯低於一季度的0.8%。

  至2011年9月,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12年全球增長的最新預測降至4%,其9月20日發佈的最新版《世界經濟展望》認為,“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世界經濟正受到兩大不利變化的共同影響:一是自今年年初以來,先進經濟體的復蘇步伐顯著放慢;二是財政和金融不確定性急劇增加,尤其是8月份以來愈加明顯。”

  IMF認為,如果歐洲債務危機得以控制、美國能在支持經濟增長與實施中期財政整頓之間實現適當平衡,並且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不會加劇,則發達國家2012年增速將有望達到2%;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增速則將降至6%左右。

  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為主要國家發佈的綜合領先指標普遍下行,預示著全球經濟增速不容樂觀,該組織11月28日將全球增長預測從5月份時的4.6%下調至3.4%。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的預測更悲觀,為2.6%。該機構12月1日發佈的《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認為,“受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疲弱、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財政緊縮措施以及各國應對危機的政策缺乏協調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未來兩年將繼續減速,甚至有可能再度衰退。” 報告預測2012年全球經濟增速為2.6%,低於2011年的2.8%和2010年的4%。由於不確定性較多,報告認為若主權債務風險、金融系統脆弱性、低增長高失業率,以及政策空間受到的政治和經濟制約惡性互動,則可能使歐美在2012年同時陷入新一輪衰退,並導致全球經濟增速下滑到0.5%,當然,這差不多是最悲觀的情況。

  國際著名的投資銀行、研究機構和諮詢機構也對2012年經濟增速做了相對悲觀的預期。12月1日,高盛集團發佈報告,將2012年全球經濟增速從之前預測的3.4%下調到3.2%。12月14日,標普發佈2012年經濟前景預測報告,認為2012年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將更加溫和。12月下旬,摩根士丹利將2012年全球GDP預測值從3.8%下調到3.5%;穆迪評級公司預測2012年全球GDP只有0.7%;野村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保羅 謝爾德(Paul Sheard)預測2012年全球GDP增速將降低到3.2%。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將導致國際貿易增速下行,由此對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産生不同的綜合影響。過去若干年,發達國家多數維持著經常賬戶逆差,新興市場國家則維持著經常賬戶順差。由於2012年發達國家經濟增速下滑幅度較大,甚至有可能陷入衰退,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下滑幅度較小,保持一定程度的正增長,這一速度變化將導致發達國家的逆差和新興市場國家的順差同時下降(2008年至2009年危機期間曾出現過這一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外部再平衡”。

  但這種“外部再平衡”並非源自雙方的經濟轉型,而是經濟增速下行幅度不同所導致,所以一旦未來經濟增速抬升,外部失衡狀況將會繼續甚至加重。另外,國際貿易增速下降,還會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國之間貿易爭端愈加頻繁、新興市場國家為搶佔國際市場份額而競爭性貶值、發達經濟體則為了促進本國經濟復蘇而有意識地壓低本幣以促進出口等等。

  美國:經濟難比上年更好

  2012年的美國經濟很難比2011年更好。2011年9月21日,IMF將2012年美國GDP增速預測從4月時的2.7%下調到1.8%。11月28日,OECD將對2012年美國GDP增速的預測從此前的3.1%下調至2.0%。12月1日,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預測2012年美國GDP增速為1.3%。標普首席經濟學家貝斯安妮 波維諾(Beth Ann Bovino)預測2012年美國GDP增速在1.6%左右徘徊,野村證券給出的預測值則是1.8%。雖然世界銀行在6月7日預測2012年美國GDP增速為2.9%,但是隨著情況發生改變,估計世行近期會下調該預測。

  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投資增速的大趨勢下行,只有家庭和機構的投資因基數較低而略呈增速上升,但佔比很小;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隨著經濟增速一起下降,提升空間有限;目前儲蓄率已再次降到3.5%的低位,已沒有太多降低儲蓄、提高消費和投資的空間;此外房地産繼續低迷,信貸同比提升空間有限;企業持有的活期存款和現金均已達到歷史高位,表明企業有能力進行投資,但是缺乏投資意願;居民貸款進行消費和投資的意願不強,銀行放款的意願也不強,兩次量化寬鬆釋放的貨幣,大量以超額存款準備金的形式留存在商業銀行手中,美聯儲不得不進行“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來壓低長期利率,提升居民貸款意願,並通過購買房貸支持證券(MBS)來刺激房地産市場。此外,美國財政緊縮和政府與國會的政治博弈,也將影響美國經濟的復蘇進程。

  對美國來説,首要的任務是實現“內部再平衡”,即提升消費和投資意願,顯然這在短期內很難實現;其次是振興外需。美國政府在2010年3月曾提出“國家出口倡議”,希望重振製造業,用五年時間使出口規模翻一番,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2010年9月,總統領導的“出口促進內閣”提交的《就國家出口倡議致總統書》中,列出了促進出口要實施的重點:再工業化,提升製造業出口能力;幫助中小企業擴大對外出口,增強其國際競爭力;通過金融和宣傳幫助美國企業鎖定、建立和贏得新興市場;擴大雙邊與多邊貿易談判,減少貿易壁壘等。2011年,這些政策加上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貶值,導致出口增長較快。

  但是,2012年,美國出口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為歐債危機可能惡化,導致美元對歐元走強,抑制美國對歐洲出口;新興市場競爭性貶值,將抑制美國出口增速;全球經濟增速下滑,導致對美國産品的需求減少。

  不過,美國的貿易逆差歸根結底源於低儲蓄和高消費,要想消除逆差,通過凈出口拉動GDP,必須提高儲蓄率,而這基本上很難實現。所以在2012年,美國要想使經濟得到較大的提振,需要繼續推行再工業化,振興製造業和出口,而這無疑是個長期而痛苦的過程。

  歐洲:整體溫和衰退

  目前國際機構普遍預期2012年歐洲整體將發生溫和的衰退,例如,11月28日,OECD將對歐元區GDP增速的預測從5月的2.0%下調為0.2%。雖然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的基準模型預測2012年歐洲GDP增速有0.5%,但是認為在悲觀的情況下,這一數值只有-1.6%。12月1日,高盛將2012年歐元區經濟增速從之前預測的0.1%下調為-0.8%。12月14日,標普認為歐元區很有可能陷入溫和衰退。野村證券則預測歐洲GDP增速將是-1%。在歐洲整體溫和衰退的同時,德國和法國經濟有望保持低速的正增長,同時伴以溫和的通貨膨脹。英國和大部分歐元區成員國在忍受通脹的同時,很可能陷入衰退,即發生滯脹。

  但是對歐洲各國政府來説,2012年最令他們頭疼的或許並非經濟增長,而是如何妥善地把債務“拖延”下去,確保歐元區不解體。

  歐債危機的根源是歐元區經濟一體化程度有限。歐元區在制度設計上存在某些先天的缺陷,只統一了貨幣和貨幣政策,卻沒有統一財政政策。各成員國在産業結構、生産效率、經濟增速、價格變動、經濟政策、語言甚至政治結構、決策程序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

  要解決歐債危機,需要做到四點,一是保護好商業銀行體系,確保其不被拖垮;二是實現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的杠桿化,籌措足夠的資金來幫助危機國渡過難關;三是危機國必須緊縮財政,削減開支;四是必須促進並確保經濟的長期增長。

  目前歐洲各國在第一條上面臨重重困難,在第二、三條上相互討價還價,相互博弈,根本就顧不上第四條。2011年底的歐盟峰會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已達成的財政約束協議著眼于長期,對短期救援毫無用處;各國在對IMF注資的問題上分歧嚴重,本來計劃注資2000億歐元,最終只籌集到1500億歐元;EFSF的杠桿化遲遲實現不了,最終規模很可能低於預期;由於德國的反對,不能發行歐元債券,歐央行也不能充當最終貸款人的角色。

  目前來看,歐元區很難籌集到化解債務危機所需的全部資金;歐洲央行于12月21日推出的三年期長期融資操作(LTRO)只是把債務危機向後拖延,尚不能治本;另外,《巴塞爾協議III》要求歐洲商業銀行必須在2012年6月前達到最低9%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意味著歐元區銀行需要增資1147億歐元,然而這些銀行很難籌集到足夠的資金。

  2012年春天是歐豬五國(PIIGS)債務到期高峰。屆時如果意大利或西班牙國債出現局部的、有序的違約,則法國商業銀行勢必受到拖累,不排除法國被下調主權信用評級的可能,這會導致其融資成本飆升,無力救援其他國家。

熱詞:

  • 經濟增速
  • 人口紅利
  • 杠桿化
  • 基準模型
  • 超額存款
  • 經濟復蘇
  • 經濟轉型
  • 經濟前景
  • 震蕩
  • 經濟顧問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