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戰略儲油1.1億桶現實力 2020年將居世界第二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8日 21: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1年底以來,伊朗多次舉行軍演並數度發出警告,如其石油出口遭受西方國家制裁,將封鎖全球石油運輸戰略咽喉霍爾木茲海峽,導致波斯灣地區局勢劍拔弩張,由此引發外界對伊朗核問題、能源危機等問題的擔心。

  可見能源安全在國家安全和國際政治經濟競爭中的地位。在工業化發展、武器裝備機械化不斷提高的現代社會,世界各國紛紛把能源儲備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來部署。一旦戰事爆發,各國首先比拼的是各自的能源供給多少,參戰各方戰略能源的富貧,將直接影響戰局。

  軍力高速發展的中國自然不會落後。據英國媒體報道,中國在石油儲備建設上表現出的“厚積薄發之力”,不容小覷。

  在能源戰略中,戰略石油儲備是重要組成部分。戰略石油儲備,是應對短期石油供應衝擊(大規模減少或中斷)的有效途徑之一。

  戰略石油儲備制度起源於1973年中東戰爭期間。當時,由於歐佩克石油生産國對西方發達國家搞石油禁運,發達國家聯手成立了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紛紛儲備石油,以應對石油危機。當時國際能源署要求成員國至少要儲備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後,他們又規定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儲備和企業儲備兩種形式。

  目前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的戰略石油儲備天數都達到90天以上。美國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備國,目前已達到7.27億桶,達歷史最高位,其和日本的戰略石油儲備天數均達到150天以上;德國的戰略石油儲備也達到100天以上。

  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累計進口原油約2.54億噸,同比上漲6.05%。其中,1月至9月共計進口原油1.8836億噸。

  中國石油儲備建設相對滯後,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但可喜的是,中國正加快石油儲備建設,迎頭趕上,顯示出強大的後起之勢。中國在石油儲備之路上取得的成就,已在西方媒體中掀起一輪關注潮。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2010年1月17日,國家能源局首任局長張國寶在首屆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我國已經順利完成石油戰略儲備一期工程。據悉,首批四個儲油基地鎮海、舟山、黃島、大連已投入使用,儲備總量約1400萬噸。據英國路透社援引業內人士的分析,這個儲油量相當於中國10多天的原油進口量,加上國內21天進口量的商用石油儲備能力,也就是説,中國目前的儲油能力已經達到30天的進口量。

  同時,二期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建設目前進展順利,預計2012年全面完工,屆時中國總石油儲備能力可達2.74億桶(約合3753萬噸)。此外,中國計劃到2020年完成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全部工作,總共將建成約5億桶儲備,大致相當於90天的石油進口量,屆時中國的石油儲備規模將位居世界第二。

  德意志銀行駐新加坡的石油分析師Soozhana Choi表示,中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行動,“很可能將成為今年乃至十年內國際石油市場的一大特徵”。

  而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僅次於美國。中東局勢持續動蕩,全球能源供應日益緊張,促使中國加快石油儲備的步伐。“作為世界發展最快的東方大國,中國在石油儲備之路上的前進備受矚目”,中國在石油儲備建設上表現出的“厚積薄發之力”,不容小覷。但報道同時也指出,在石油供應危機時期,不同於西方發達國家雄厚的戰略石油儲備,中國仍然面臨著威脅。

  面臨挑戰

  石油進口來源過於集中

  然而,隨著中國能源對外依賴程度不斷上升,源於能源的經濟風險也逐漸成為中國經濟安全的最大風險之一。

  海關總署1月份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年我國進口原油2.39億噸,比上年增長17.5%。據國家能源局去年10月底預測的數字,去年全年原油産量突破2億噸,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逼近55%。而按照國際通行觀點,如果一國的石油進口依存度達到或超過50%,説明該國已進入了能源預警期。

  另據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介紹,現階段國內原油的自給能力已經到了一個瓶頸階段,而原油進口量卻呈跳躍式發展。從2003年開始,年均以近3000萬噸的量增長。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説,中國石油需求增速未來若保持不變,石油進口依存度升至80%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此外,中國石油進口的一大特點是進口來源非常集中,主要來自中東和非洲。中東、非洲一旦發生戰亂,原油供應鏈中斷,無疑將給我國的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

  應對措施

  加大“海外找油”力度

  那麼,中國該如何規避目前能源安全面臨的風險,如何加快戰略石油儲備建設的步伐?

  業內專家強調,不論從國內市場還是從外部環境來看,加快推進我國石油儲備體系建設“刻不容緩”。

  中國的石油儲備建設可參考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日本和美國的共同特點都有民營石油公司、民間組織參與,並佔據著很大的份額。日本的政策較為靈活,其最初的石油儲備始於民間,國家提供財政支持由私營公司儲備經營,民企儲量佔據國家總儲量將近一半。按照這些經驗,目前中國石油儲備體系設計為四級,分別為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地方政府石油儲備、國有石油公司商業儲備以及其他中小型公司石油儲備。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建議,保障國內能源供應還可以通過加大“海外找油”的力度。

  林伯強稱,中俄達成的貸款換石油協議就是一招,中方向俄方提供250億美元貸款,換取俄方二十年總額達3億噸的原油供應,林伯強將其形象地稱為 “合同儲備”。 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表示,採取貿易形式的合同一旦合作生變可以成為打官司的依據。這無疑比份額油來得靠譜。

  他山之石

  美國靠天然“儲油罐” 法國存往海外

  各國儲備石油的方式五花八門、各出奇招,有很多好的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美國能源部在靠近石油産地,得克薩斯和路易斯安那兩州的墨西哥灣沿海尋找到4個得天獨厚的儲備點,將當地數以百計的巨大鹽洞改造成戰略油庫,先向洞中灌入淡水溶解鹽層,隨後注入大量原油。這些天然“儲油罐”每個直徑數百米,最深可達3000米以上,不但能夠有效防範軍事打擊,而且洞中巨大落差形成的溫差能促使原油在洞內不停流動,從而不會沉澱變質。

  日本的儲備方式相對多樣,不但建有地下岩洞油庫,還有埋設在半地下的儲油罐,甚至在西南海島附近還有兩處海上儲油基地,由多艘巨大的儲油輪排列而成。法國甚至把石油儲備到了國外。韓國則把一部分石油儲備在了海底洞穴。

  相比之下,我國目前在建的石油儲備基地則大多以儲油罐的形式儲備原油。

熱詞:

  • 戰略石油儲備
  • 中國海關
  • 儲油罐
  • 份額油
  • 原油進口量
  • 石油戰略儲備
  • 原油供應
  • 石油儲備基地
  • 石油協議
  • 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