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法國的帕圖斯與羅曼尼-康帝、意大利的西施佳亞、德國的伊貢-米勒、西班牙的維加-西西裏亞、美國的作品一號、澳大利亞的奔富-格蘭奇和智利的活靈魂,雖無官方認證,卻被公認為各國“酒王”。新春將至,選擇其聊表心意,既不失風雅,又不用擔心因收禮者葡萄酒知識欠缺而被忽視。
光陰荏苒,流年似水,轉眼又臨近新禧。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禮者,《説文解字》曰:“所以事神致福也。”在傳統的春節,給戚友親朋送上祝福,表達心意是必不可少的。紅酒作為一種時尚的禮物,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但是如何選、怎麼送,卻有講究。如果既要有品味,又要顯檔次,最簡便的選擇便是:“酒王”。
每個國家,每個産區,都有自己的驕傲,都有一款或數款被普世認同為該國、該産區最好的葡萄酒,於是,就有了“酒王”的提法。能夠被推舉為“酒王”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貴的,也沒有官方的認證。然而,有廣大葡萄酒愛好者的追捧、有酒商的推廣,故此,“酒王”知名度極高,送禮也夠氣派,且不用擔心因收禮者葡萄酒知識欠缺而被忽視。
羅曼尼-康帝
法國:帕圖斯與羅曼尼-康帝
法國有十大葡萄酒産區,最具知名度的就是波爾多與勃艮第,因此兩大産區也有各自的頭牌“酒王”。
在波爾多,被稱為“酒王”的不是五大名莊中排名首位的拉菲,而是右岸波美侯村的帕圖斯(Petrvs),也稱柏翠。作為釀酒者追求完美主義的終極典範,帕圖斯精雕細琢且不惜工本,年産量僅有4500箱左右,不及拉菲的1/6,是歐洲各國王室的摯愛,並於1947年成為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婚宴專用酒。帕圖斯一直堅持傳統的釀造方式,現任莊主克裏斯蒂安-穆埃克斯曾宣稱:“當今波爾多酒莊大多采用自動化的生産與控制方式,出品也非常穩定,對此我不予置評,原因很簡單,帕圖斯就像是手工製造的勞斯萊斯。”1991年的嚴寒造成葡萄嚴重減産,由於擔心因此影響酒的質量,帕圖斯竟決定這一年不生産葡萄酒,對品質的追求可見一斑。相對於近年來被中國買家炒至天價的拉菲,帕圖斯的價格還算穩定與合理,投資、收藏及送禮都是不錯的選擇。
勃艮第酒王則非羅曼尼-康帝(La Romanee Conti)莫屬。實際上,它甚至被譽為王中之王,即便説是世界酒王,估計反對的聲音也不會太多。我曾向法國一位著名的莊主詢問有關羅曼尼-康帝的評價,他非常謹慎而認真地説:“那是一生之中難得喝到的極品佳釀,不能隨意去評論,那是非常不尊重的。”故此,我們也不作妄評,只是引用該酒莊釀酒師德-維蘭的一句話與大家分享:“羅曼尼-康帝有玫瑰花的香氣,仿佛是仙子返回天宮後留在人間的遺珠。”
意大利:西施佳亞
1865年統一前,意大利一度也是諸侯割據,直到今天,各地區、各民族之間依然有矛盾,所以各産區都有自己的偶像,但是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被冠以“酒王”美名的首推西施佳亞(Sassicaia)。
西施佳亞的歷史並不悠久,上世紀30年代作為嫁粧歸入馬裏奧侯爵的名下。此人吃喝玩樂樣樣精通,嗜法國紅酒,好賽馬養馬。某日突發奇想,決心自己釀造出與波爾多頂級佳釀同樣“高貴”的葡萄酒,於是説服老友拉菲莊主羅斯柴爾德男爵,從拉菲莊引進赤霞珠葡萄樹種,採用同樣的法國橡木桶,經過20多年的摸索,至60年代終於一鳴驚人。1968年,馬裏奧侯爵的外甥、酒業巨子彼德-安提諾裏侯爵正式將此酒推向市場,並在各種大賽中屢獲殊榮。1978年,英國最具威望的《醒酒器》(Decanter)雜誌在倫敦舉行世界赤霞珠品酒會,來自11個國度的33瓶極品葡萄酒參加比賽,結果由品酒大師休-約翰遜(Hugh Johnson)、施慧娜(Serena Sutcliffe)和克萊夫-科茨(Clive Coates)等組成的評審團,將1972年的西施佳亞推舉為世界上最好的赤霞珠紅酒。至此,西施佳亞不僅成為超級托斯卡納之王,也被認為是當代意大利當之無愧的“酒王”。
西施佳亞並不貴,大約在2000元左右,送禮或收藏都是極合適的。
德國:伊貢-米勒
眾所週知,釀酒葡萄的種植範圍在緯度30-50度之間,因此,德國就數最北的葡萄酒産區了。寒冷的氣候雖然不適合紅葡萄品種,但是白葡萄在這種極限的條件下卻有絕佳的表現,其中雷司令更是獨步天下。此外,德國也仿傚法國制定法律對葡萄酒進行分級管理,但是條例更加嚴謹與細緻,其中最高的級別為Qualit??tswein mit Pradik??t,簡稱QmP,意為優質葡萄酒,在這個級別中又細分出5個等級,最高的是Trockenbeerenauslese,簡稱TBA,意為乾果顆粒貴腐精選,也就是對貴腐葡萄再進行人工逐顆挑選而釀造出來的甜葡萄酒。
伊貢-米勒(Egon M徂ller)正是德國最好的雷司令、最高級TBA中的王者。其年産量在200-300瓶之間,每瓶的價格在2000歐元以上,而且都是375毫升裝,也就是僅為正常750毫升裝的一半,堪稱世界上最貴的甜葡萄酒。
伊貢-米勒酒莊位於維庭根村(Wiltingen)附近一座名叫沙祖堡(Scharzhofberg)的小山上,總面積僅12.5公頃。雖然頂級的TBA出廠盡為業內人士或企業巨子收藏,僅在拍賣市場可能得到,但是伊貢-米勒酒莊同時也出品其他級別的葡萄酒,晚收級葡萄酒(Sp??tlese)年産3萬瓶,逐粒精選級葡萄酒(Beerenauslese)約1萬瓶,價錢雖比同等級酒貴一倍以上,卻不會超過100歐元,作為新年禮物,甜甜蜜蜜,非常合適。
西班牙:維加-西西裏亞
作為世界上葡萄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西班牙的優質葡萄酒DO産區就約70個,酒莊林立,風格迥異,但是説到“酒王”,卻是眾望所歸:維加-西西裏亞(Vega Sicilia)。
維加-西西裏亞酒園坐落在杜羅河南岸的山坡上,建園于1864年,地理環境極其惡劣艱苦,但恰是頂級葡萄酒的理想之地。
維加-西西裏亞出品的頂級酒,名為Unico,即獨一珍藏佳釀的意思。與其他頂級佳釀一樣,Unico執行嚴格的産量控制,每公頃僅出産700-800瓶葡萄酒。其特色則在於獨一無二的釀造過程:在榨汁、發酵後置於大木桶中醇化1年,之後轉換到小橡木桶再醇化3年(美國橡木桶及法國橡木桶,約7:3比例),之後再轉入老木桶中繼續醇化6-7年,灌瓶後還要待1-4年才正式上市,也就是説一瓶Unico必須在采收10年後方能銷售。
記得第一次品嘗,我不太習慣,以為酒被氧化了,朋友提醒我要耐心,於是耐心等待3個小時,這酒慢慢甦醒,沉厚的酒體與複雜的結構才充分展露。
Unico年産約6萬瓶,酒莊按配售的方式,僅將此酒出售給列入客戶名單的公司或個人,此名單約有3000人,西班牙上流社會的達官貴人如果未能榜上有名,就是很丟臉的事情了。
Unico市場流通的價格大約為3000元。
美國:作品一號
作為頭號經濟強國,美國匯聚了眾多的超級富人,這些人不僅是大買家,也會入股酒莊自己釀酒。故此,以車庫酒為代表的精品酒動輒過萬元人民幣,例如嘯鷹,每瓶基本都在3萬元以上,但是,能夠被其他國家認可、可以稱為“酒王”的卻是價格不超過2000元的作品一號(Opus One,詳見本刊2011年2月號《中國葡萄酒:向新世界靠攏》)。
Opus源自拉丁文,意思是“作品”,酒名之所以敢稱第一號作品,而不怕被世人所詬病,是因為釀造這款葡萄酒的兩位人物在葡萄酒世界的地位舉世無雙:一是美國酒王羅勃特-蒙大維(Robert Mondavi),其讓以納帕谷為代表的美國葡萄酒獲得世界榮譽,並制定了新世界的標準;另一位則是傳奇人物、木桐莊主菲利浦-羅斯柴爾德男爵(Philippe de Rothschild),法國最具影響力的酒業巨頭。此二人在1979年聯手打造天下第一號作品,起名“作品一號”,融匯新舊世界的精華,上市至今,一直廣受追捧。酒標上印有兩位先生的頭像剪影及簽名,足見二人對此酒的厚愛與驕傲。
菲利浦男爵于1988年去世,蒙大維也于2008年以94歲高齡離去,作品一號就此成為兩位巨人的絕唱遺留人間。
作品一號年産約28000箱,雖説兩位酒王的初衷是融匯新舊世界,我個人認為其實際上還是類似木桐莊的風格。
澳大利亞:奔富-格蘭奇
奔富酒莊(Penfolds Grange)的歷史可以説是歐洲移民在澳大利亞定居、繁衍、發展並取得成功的縮影。1845年,一位來自英國的年輕醫生克裏斯多夫-羅森-奔富和妻子瑪麗從法國南部帶來一些葡萄苗,在阿德萊得市郊瑪吉鎮(Magill)開始嘗試種植。仿傚法國南部的傳統,他們在葡萄園的中心位置也建造了一座小石屋,並稱其為Grange,英文的原意是農莊。羅森-奔富在酒莊內建立了醫學試驗室,一邊經營酒莊,一邊通過行醫積累資金對酒莊不斷投入。1780年醫生不幸辭世,瑪麗接管酒莊。這是一個極具經營頭腦的女強人,在她的帶領下,這個以小石屋為中心的酒莊不斷發展壯大。實際上,在瑪麗的最後歲月裏,奔富酒莊的銷量已經佔整個澳大利亞葡萄酒總産量的1/3,成為當地無可爭議的第一大酒莊。
1895年瑪麗去世,女兒繼承全部的遺産,作為不大,反而是瑪麗的兩位外孫將奔富推至頂峰。在上世紀20年代至二戰結束前,奔富酒莊的出産佔了整個澳大利亞幾乎一半的銷量。
隨著奔富的擴張,産品的系列也逐漸豐富,從幾十元到數千元不等,各種檔次都有,幾乎都以Bin&&,後面是一組數字,如Bin389、Bin407及Bin707。Bin原來是酒桶的意思,不同的酒桶有不同的編號,裝不同的酒,賣不同的價格,但是,現在只是代表一個編號了。只不過,為了紀念當年創業時的那間小石屋,奔富系列中最高等級的葡萄酒不再以Bin標示,而是稱為Penfolds Grange(奔富-格蘭奇),而這毫無爭議就是澳大利亞的“酒王”了。
格蘭奇的售價在3000元以上,我喝過許多年份的格蘭奇,坦率地説,現在內地市場能喝到的都是2000年以後的,均未到適飲的時間,至少要在瓶中熟成10年以上才能有充分的表現。
智利:活靈魂
菲利浦男爵與蒙大維精心打造的作品一號獲得空前成功之後,男爵再接再勵,決心將同樣的傑作再度複製。
男爵四處尋訪適合葡萄生長的土壤和氣候,希望在法國之外也能釀出頂級的葡萄酒,經過長年的研究與考察,最後定位於南美國度:智利。
與之合作的智利酒王維納-孔查-托羅(Vina Conchay Toro),既是一位偉大的釀酒師,也是酒業翹楚,他擁有的酒莊位於麥坡谷,當地幾乎所有的條件都符合男爵的理想。雙方一拍即合,用當地的葡萄配合木桐莊傳統的釀造技術,精心打造出新的智利酒王,起名Almaviva,中文譯名為活靈魂。
我們知道酒標對於木桐來説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木桐莊每年都請著名畫家作畫為標,其中就包括畢加索。這款新誕生的“酒王”的名字也頗費週折,最後,男爵決定以法國著名喜劇作家博馬舍(Beaumarchais)《費加洛婚禮》中的人物“阿瑪維瓦公爵”(Count of Almaviva)為名,該劇因莫扎特將其改編為歌劇而揚名天下,而圖案則採用智利古代象徵宇宙天地的圖騰。同樣,為了給這款葡萄酒的質量作背書,兩位酒王也在酒標上簽上自己的名字。
活靈魂的價格僅為作品一號的半價,風格有相似之處,我認為是最具性價比的“酒王”。可惜的是,老年份的這款酒在市場上很難買到,但是作為送禮或收藏,都是我的首選。(文/淩春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