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1年1至11月SUV品牌汽車銷量
(單位:萬輛)
汽車業的2011年,尷尬中透著迷茫。産銷增速創13年來新低;自主品牌,無論在市場表現,還是在技術演進中,都進退維谷;新能源汽車,在熱的政策與冷的市場間“徬徨”。中汽協秘書長董楊曾坦言,2011年中國汽車産業增長速度屢次被調整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可以説是一個失誤。也許,失誤的不僅僅是增速的調整,因為汽車業“市場換技術”的指導性政策“疲態”盡顯。
1月12日,中汽協公佈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汽車産銷分別為1841.89萬輛和1850.51萬輛,雖然産銷均超過2010年,但從增長率來觀察,産銷分別增長0.84%和2.45%,比上年分別回落31.60和29.92個百分點,産銷增速為13年來最低。
冷靜的數字背後其實是自主品牌慘烈對抗、慘敗收場的“勳章”。2011年,自主品牌與外資品牌廝殺兩個回合:一個戰場是自主品牌向高端突進,“挑釁”外資品牌;另一個戰場是合資品牌下探低端市場,“反擊”自主品牌。兩個戰場,自主品牌均節節敗退。相關人士豁達地表示,這是汽車業逃避不了的“成人禮”。
煩心的還有新能源汽車。貴為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新能源汽車坐擁地利,更可喜的是外資品牌在此領域尚未全“勤”投入,天時也是盡在掌握,但是據中汽協1月12日公佈的不完全統計,2011年汽車整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的産銷量分別為8368輛和8159輛。而據相關媒體報道,這些不足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大都不是個人購置。失人和,新能源汽車怎能彎道超車,怎能振興民族汽車業?也有不信邪的,中汽協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規劃即將推出,今後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將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中國汽車産業是政府干預最多、最深的産業,也是最失敗的産業。”這是入市前,比較流行的觀點。恍惚十年,“市場”嗟日短,“技術”知夜長。
誠然,技術短缺實為中國汽車業與生俱來的“胎記”,但在外資品牌整車已佔據中國市場超七成的壟斷格局下,這樣的“胎記”顯得越來越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