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CNTV名家專欄 >

梅新育:不確定環境下中國外貿仍具優勢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6日 13: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商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外貿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為中國是全世界貿易依存度最高的大國;而作為佔全世界貿易額10%以上的第一貿易大國、第一齣口大國和第二進口大國,中國外貿又對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施加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世界經濟減速的大環境下,在發達國家力推“再工業化”、後發發展中國家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力圖趕超的兩面夾擊之下,中國外貿優勢何在?

  優勢當然不僅僅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決定保持外貿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而在於中國經濟基本面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首要優勢源於較高的宏觀經濟穩定性。中國國內經濟大體已經軟著陸,儘管中國2011年通脹壓力較大,儘管人民幣匯率在歲末出現了連續超過10個交易日的“跌停板”,儘管中國存在地方融資平臺潛在債務風險和銀行業潛在不良信貸風險,但與其他主要經濟體和熱門新興市場相比,中國的財政狀況仍然最為穩健,中國銀行(601988,股吧)體系資産狀況仍然良好,中國的通脹率與印度等其他熱門新興市場相比仍然低好幾個百分點。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雖然正在持續積累,但與貨幣大幅度貶值幾乎接近貨幣危機程度的其他新興市場相比,人民幣匯率仍然非常穩定。畢竟,在最熱門的新興市場經濟體金磚國家中,今年前9個月,除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累計升值超過3%以外,另外4個“金磚”國家貨幣對美元匯率全面顯著貶值:俄羅斯盧布貶值4.06%,巴西雷亞爾貶值8.01%,印度盧比貶值8.50%,南非蘭特貶值15.70%,其中巴西雷亞爾僅9月一個月就對美元貶值16%,數年來一直努力抑制雷亞爾升值的巴西央行不得不于9月22日宣佈出售27.5億美元貨幣互換合約,以干預雷亞爾貶值趨勢。而印度盧比自7月之後對美元繼續貶值,貶值幅度超過20%。

  較高的宏觀經濟穩定性賦予中國産業額外的競爭力,因為在一個更可預期的環境中,企業規劃的風險顯然要低得多。儘管越南、印度等後發發展中國家的貨幣貶值被某些人視為其出口製造業面對“中國製造”的優勢之一,我們也不必以為貨幣貶值就一定能夠賦予一國出口更強的競爭力,因為貨幣大幅度貶值通常意味著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猛增,不僅直接干擾企業經營,更因為損害居民生活水平而容易引爆更多的工潮。由於發展中國家外向型企業常常高度依賴外幣融資,資産構成中本幣計價比例卻要高得多,本幣大幅度貶值還會導致資産負債結構顯著惡化,嚴重時會導致企業大面積破産倒閉。在1980年代席捲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危機中,在1990年代新興市場經濟體接二連三爆發的貨幣/金融危機中,在1997-1998年韓國財閥的破産潮中,在近兩年越南幣值的接連貶值和高通脹、罷工頻發中,我們已經見識到了上述機制的威力。

  與此同時,通過産業升級、提高國際市場份額、對外直接投資等方式,中國産業界已經明顯增強了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力,這一點在今年中國出口價格的大幅度上漲上面表現得相當突出。在2011年前8個月,中國出口平均價格上漲10.3%,高於去年同期9.1個百分點;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價格上漲更為突出,7月份紡織服裝平均出口價格上漲24.7%,鞋帽平均出口價格上漲18.5%,而這是在“中國製造”佔有的市場份額沒有明顯下降、在出口市場最終銷售價格沒有上漲的情況下發生的,表明中國出口産業在整個國際價值鏈上所得收益份額有了明顯提高。

  同時,中國正在逐步超越單純依賴價格競爭力的階段,越來越多地依靠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效率、基礎設施、産業配套等方面的優勢,即使是成本上升的壓力,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也能依靠國內産業轉移而消化掉相當一部分。須知中國是一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大國,中西部人力、土地等項成本比東部發達地區低得多,2009年上海人均GDP為78989元,而中部的湖北只有22677元,相當於前者的28.7%;2010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為31838.1元,湖北為16058.4元,相當於前者的50.4%。中國的國內産業轉移也已經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績,近一個五年計劃時期以來中西部省市自治區出口增幅一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如按境內目的地、貨源地統計,重慶外貿額增幅從2006年起就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08年之前超出幅度在9個百分點左右。2010年全國外貿增長34.7%,重慶增長53.2%,超出18.5個百分點;今年前10個月全國外貿增長24.3%,重慶增幅則高達110.4%,其中出口增幅高達112.5%。至於內遷出口産業與印度、越南等後發發展中國家沿海地區相比的地緣劣勢,依靠交通基礎設施的優勢,依靠海關通關程序革新帶來的效率提高,中國也能抵消掉相當大一部分。那麼,我們的中部地帶能抓住這個産業轉移的契機嗎?

  中國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對整個國際貿易體系、對中國的貿易夥伴都是佳音,即使對與中國存在競爭關係的國家和企業也不例外。這不僅僅是因為中國一國就佔了全球貿易額的10%以上,更因為中國進口增速領先世界,從而為貿易夥伴創造了分享繁榮的機會。根據中國《海關統計》和世貿組織2009、2010年《世界貿易報告》數據,2000-2008年間,世界進口年均增長12%,美國、歐盟27國、日本、俄羅斯、巴西、印度年均增速分別為7%、12%、6%、21%、14%、14%(2005-2009年數據),中國進口年均增速則高達22.4%。2009年,世界進口萎縮24%,中國進口只下降了11.2%。2010年,中國進口增幅更高達38.7%。今年前11個月,中國進口又同比增長26.4%,高於同期出口增幅5.3個百分點。鋻於中國經濟軟著陸基本定局,鋻於中國將進一步努力擴大進口,將實現貿易平衡的著力點放在擴大進口上面,尋求開拓對華出口市場的貿易夥伴在2012年可望繼續贏得較多機會。

  在重重壓力之下,2011年前11個月中國外貿業績仍然堪稱靚麗:進出口總額33096億美元,同比增長23.6%;其中出口17240億美元,同比增長21.1%;進口15856億美元,同比增長26.4%,貿易順差1384億美元。相信在2012年,中國外貿仍然有希望繼續維持一定增長速度。即使與自身以往業績縱向比較有所遜色,但在世界上橫向比較,肯定仍然擁有可觀優勢。(作者係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

熱詞:

  • 外貿增長
  • 不確定環境
  • 外貿政策
  • 中國出口
  • 中國對外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