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高價參與新股申購華商基金陷信任危機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3日 16: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高價參與新股申購 高風險由基民承擔

  如果假設2010年全面膨脹對於華商基金來説是個偶然,那麼2011年公司的全面潰敗恰恰證實了這個假設。

  資金管理規模的急速擴大,讓本來“得意”于小規模資金管理的華商基金有些手足無措,以至於用更多的資金高價參與新股申購。可是,新股的屢屢破發,讓基民虧損纍纍,不僅暴露出華商基金在資金管理能力上的短板,而且還引發很多投資者對公司投資行為的質疑。

  基金高價打新 基民承擔風險

  市場一直認為新股發行制度不完善是制約股市發展的一道屏障,偏離價值的發行價格已經成為投資者深惡痛絕的事情。

  2011年,資金充裕的華商基金積極參加新股詢價和申購,可是,讓人感覺詭異的是,新股詢價所報出的價格要遠遠高於其他機構。

  較為著名的就是參與龐大集團的IPO機構詢價。在詢價中,華商領先企業、華商盛世成長和華商産業升級均報出了55元/股的“天價”,而太平洋資産管理旗下的兩隻産品甚至只給出了20元/股的報價。

  最終,龐大集團確定發行價格為45元/股,對應發行後市盈率39.64倍,華商基金對該股的高發行價的制定可謂是居功至偉。

  更令投資者瞠目的是,在大智慧的機構詢價中,華商盛世成長和華商動態阿爾法均給出了27元/股的高價,而廣發基金甚至給出了14元/股的價格,大智慧最終確定的發行價格為23.30元/股,對應發行後市盈率88.89倍。

  華商基金用高價參與機構詢價的還有駱駝股份、冠昊生物,其所報出的價格基本為機構中最高的。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基金公司高價打新,消耗的都是基民的資金,對於基金公司本身來説並沒有任何損失,所産生的風險卻要基民來承擔。

  能力問題還是內幕交易?

  對於華商基金高價參與新股發行的情況,市場中有著不同的看法。

  有券商分析師表示,早先華商基金一直處於小型基金公司的範疇內,對規模較小的資金管理起來還是有一定能力的。然而,隨著2010年規模的急速擴張,管理資金規模上有了巨大的增長。

  由於此前該公司沒有這樣的管理經驗,所以投研能力、資金管理能力在短時間內無法跟上,就造成了2011年的潰敗之勢。

  該分析師還指出,由於有了很多的增量資金,華商基金或許認為打新股比較安全,擔心低價格無法獲配新股,同時又沒有對2011年新股走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才出現高價打新大幅虧損的情況。

  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行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在新股IPO的過程中,準上市公司為了抬高發行價,往往會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一些機構來幫忙抬價。往往事成之後都會有所表示,或給予資金支持,或配合以後機構在該股上的炒作,或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機構的産品發行。

  對於華商基金高價打新,有投資者提出質疑,為何公司出現多次幾乎是最高的報價?與其他基金公司相比,難道華商基金的投研能力就如此低下?即便不存在內幕交易,又如何能讓基民消除疑慮?畢竟高價打新所産生的虧損是由信任華商基金的廣大投資者來承擔。(記者 王磊)

熱詞:

  • 新股詢價
  • 基金公司
  • 新股發行
  • 新股申購
  • 廣發基金
  • 破發
  • 華商
  • 基民
  • 投資者
  • 天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