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1年中國嘉德春拍,一枚“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獲價138萬元;上拍于北京誠軒的一枚“1956年特15首都名勝天安門圖‘放光芒’郵票”以149.5萬元易主……在通脹和房價齊漲的年代,一枚郵票已經能蓋過北京四環的房價了。
而在一級市場,生肖票、編號票、文革票等板塊的風頭已遠遠蓋過昨日。與發行時的面值相比,動輒千余倍的漲幅亦算不上見聞。
這輪自2006年掀起的郵市行情裏,魚龍混雜,更多人正在郵市的震蕩中尋找下一個能“越過龍門”的“白馬”。
震蕩格局依舊
原本屬於郵市淡季的6至8月,今年卻淡季不淡,過山車般的漲跌幅,讓市場人士有些措手不及。
剛剛過去的8月份,郵票中的各種板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震蕩走勢。如老票中的文革票、JT票張、編號票、老本票等,新票中的二、三輪生肖、新本票、絲綢系列、連體雙聯、賀喜系列小全張等。
新票中的二、三輪生肖票增幅為最,而價位波動也較大。8月,第三版生肖票的調整在市場人士的預料之內。與此前春季郵市調整有所不同的是,回調品種主要是前期漲幅較大的新郵以及第三輪生肖郵。儘管回調時間達一月之久,但幾乎所有品種的價格依然強勢,牛市中的震蕩格局還沒有了結。
生肖票的表現冷熱不均,曾經領漲市場兩個多月的生肖票從7月下旬開始大幅震蕩。最典型的是“甲申猴”全張票,自7月22日創出810元新高後掉頭下跌,並於8月中旬落至500元附近,而到8月末,該品種回升至700元附近,較之6月份出現的230元低點,價格仍挂在高位。
據中國郵幣卡網觀察,整個第三輪生肖板塊的回調中,沒有一個創新低的品種。其中,“乙酉雞”、“丁亥豬”、“戊子鼠”、“己丑牛”、“庚寅虎”和“辛卯兔”的全張票價格,在8月底分別為212元、105元、122元、200元、118元和97元。
同時,之前沒有跟風上漲的第一輪和第二輪生肖票奮起直追,表現最為強勢的是兩套“龍年”郵票。逆勢上漲的第一輪“戊辰龍”郵票一個月漲幅接近25%,全張票價已升至3300元附近。相比較而言,“庚辰龍”全張票僅為13%的漲幅略顯遜色,而價格已創出6000元新高。
北京一位張姓藏家説,“這是一個新強老弱的市場,沉寂多年的郵市正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逞強的老郵率先上漲,且已經超過了歷史最高價。”
儘管市場受到第三版生肖票的影響,但潛伏郵市的資金並未消停。其中,文革大全套(文革時期發行的十九組八十枚文字頭郵票)已上漲至20萬元,過去最高時也尚未超過8萬元。“文革”初期,這19套郵票沒有任何志號,發行部門僅在整版郵票的紙邊印上編號“文1”、“文2”、“文3”……如今,文1、文10在郵市上已屬罕見。
而文革之後發行的編號票也突破了曾經五六千元的最高價,漲至3萬。並由此帶動了早期JT票的上漲。而編年板塊的走勢整體偏弱,與以往新強老弱的格局大有不同。儘管如此,業內人士也將此視為正常現象,“這同發行者誠信缺失,郵品發行量過大,資深郵人不集新郵等現實原因有很大的關係。”
許多業內人士已經在這麼多年的郵市變化中,看到上世紀90年代發行的郵品已經逐漸實現價值回歸,整個郵市的市場調節作用也在逐漸凸顯。
13年一波升浪
中國郵市的命運,豈止是“坎坷”二字可以形容。
1915年,張景盂創立的五洲郵票社在蘇州祥符寺巷開業了,這是中國最早創立的私人郵票商店,這種以舊郵票為買賣的業務在當年極為少見。在張氏兄弟的經營下,這傢俬人郵票社存活了半個世紀。
五洲郵社由此成為中國郵市誕生的標誌。在其關門大吉之前,新中國成立了,之後經歷了34年風風雨雨可謂是中國郵市的萌芽階段,在戰亂的影響下,這個市場的發展甚為有限。幸好有1979年中國郵票總公司成立的推動,才使得“馬路市場”(集郵愛好者自發在集郵公司附近形成了小規模的郵票交換及買賣市場)成為可能。儘管原始,也流露出郵市的活躍。
直到1984年,上海電影製片廠一部名為《郵緣》的電影激起了集郵愛好者的共鳴。翌年,當中國的通貨膨脹達到一個很高的數字——9.3%時,郵票市場迎來了第一輪小高峰。
業內一位丁姓藏家將股市中的波浪理論運用到了郵市。他將一個完整的波浪形態描述為:一浪為上升浪、二浪調整,三浪再大上、四浪調整,五浪再上升、但有可能走出失敗形態。
據其觀察,中國郵市的第一浪行情從1984年起步,到1997年完成,歷時13年。1985年在底部吸貨,市場中那只看得見的手也在同時起作用。是年5月,熊貓小型張以1266.83萬枚的發行天量沉重地打壓著市場,而普通小型張的發行量僅為200萬張左右。史無前例的發行量不僅衝擊著市場,更讓熊貓小型張成為集郵史中不可抹去的一頁。郵市的調控者將此視為一個“通過發行量調控郵市”的標準案例。
緊接著1986年,郵電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聯合發出《關於加強集郵管理取締非法倒賣郵票活動的公告》。且將郵票做了兩個定性:其一是,郵票是國家發行作為郵資憑證的有價證券;其二是郵票在集郵領域是特殊商品。
公告還稱,“未經郵政部門或集郵公司委託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銷售、經營郵票”,“從郵票發售之日起,一年之內不準增值;一年後如需增值,由中國集郵總公司統一規定”等等。於是,市場開始的一系列整頓工作降臨在如襁褓般弱小的郵票市場。
1988年,中國高達18.8%的通貨膨脹率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手中的貨幣,郵市借此機會熱鬧了一把,完成了第一浪中的一子浪上升。推助這一升浪的則是:郵電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國家稅務局、海關總署1989年2月10日發佈的《關於允許個體工商戶經營郵票和集郵品的聯合通知》,決定允許個體工商戶(包括個人合夥)經營郵票和集郵品。
此後為二子浪調整,直到1991年,才走到三子浪上升階段。也就在這一年底,被稱為“中國第一郵市”的北京月壇郵市停辦整頓,進行郵票投機買賣活動被視為非法。全國各地郵市一度遭遇整頓。
之後,郵市經歷了四子浪的小調,而這一調整的主因正是發行量。在集郵愛好者的記憶中,1992年之前鮮有發行量超過千萬的郵票,而在1992年之後,發行量動輒3000萬開外。
有關數據顯示,1991年,JT郵票全年發行21套,發行量接近6億,平均每套郵票發行量為2852萬,1992年,郵票發行套數為20套,可是全年發行量翻了一番,達到11.5億,平均每套發行量達到5771萬,較1991年兩倍還多。這是一個天量發行外加新郵打折的開始。
為抑制郵市下滑,郵電部門以縮減發行量的方式調控市場。1994年郵票發行量比1993 年降低30%,而到了1996年,甚至出現中國郵政第一次銷毀郵票的事件。而它也成為了1997年五子浪上升的導火索。歷時13年,中國郵市終於完成了第一升浪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