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對於因天氣造成的飛機延誤、高速封堵等現象,政協委員毛大慶日前建議,北京應設立24小時氣象預警信息播報平臺。
這個平臺將由電視臺、廣播、平面媒體甚至微博等各種傳播渠道組成,使告知率覆蓋全城90%以上,實現人們出行前均能對天氣變化有所了解。
毛大慶表示,作為國際型大都市,北京城市人口多,工作節奏較快,對交通出行的要求較高,天氣的突發性變化對人們的生活影響較大。因此,建議北京地區在121氣象聲訊臺及突發性災害天氣預警制度的基礎上,增設免費的24小時氣象預警播報平臺。
平臺由北京地區電視頻道氣象信息24小時滾動、平面媒體專欄、電臺專用調頻、城市公共區域電子顯示屏信息欄、高速出入口、重要環路電子屏信息欄、重要天氣預警公眾短信平臺、微博平臺等組成。
在天氣預報播報的基礎上,完善多種手段互補的城市氣象發佈體系。將花粉、人體舒適度、老人兒童防範注意等融合進來,使市民清晰地了解到不同的天氣下所需要的不同類型的防範準備。
另外,還要加強對天氣災害防禦能力的應急演習。如印製防禦霧霾、大風等各種天氣災害知識的宣傳手冊,市民可免費領取。並通過專業團隊指導,幫助公眾、家庭、學校、公司等制定防災計劃。
突發性天氣的影響
2004年:突發大暴雨,出行受困擾,當年北京地區建立了突發性災害天氣預警制度。
2010年:增設數個氣象預警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們對於突發性災害天氣的預防及應對意識。
2011年10月:北京持續出現霧霾,對出行健康也有一定影響,呼吸門診量大幅提升。同時,對交通安全也有一定影響。機場旅客滯留、高速公路封閉後,交通預警機制舉措紛紛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