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必須直面“産業空心化”這一事實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09: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企業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在日前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要求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要堅決控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與膨脹,防止出現産業空心化現象。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發表題為《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增長》的講話,也強調實體經濟。在短時間內中央對於實體經濟的呼籲如此緊密,使人感覺到這個問題的重要與迫切。

  中央強調發展實體經濟,正是從實體企業“不務正業”的現象漸趨嚴重的局面出發的。近年來,以製造業為代表的部分實體經濟受到衝擊,不少資本轉向民間借貸、房地産等市場,中國經濟必須面對“産業空心化”這一事實。資本逃離實業蔚然成風。成本高漲、利潤微薄、生存環境惡化……局部“産業空心化”正發展為全局性結果,動搖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的根基。

  “産業空心化”,是指以製造業為中心的物質生産和資本,大量、迅速地轉移到國外,使物質生産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明顯下降,造成國內物質生産與非物質生産之間的比例關係嚴重失衡的經濟現象。世界産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趨勢是:隨著生産力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第三産業的發展逐步超過第一、二産業,最終形成以第三産業為主體的産業結構。這種演變趨勢是合乎規律的。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出現了産業的“空心化”現象。例如在發達國家,當一國的第一和第二産業發展達到了飽和,國內企業會將主業生産和經營基地轉移到國外,因此出現實業産出下降、國內投資萎縮的空心化現象。

  在發展中國家,産業空心化的出現略有不同。在發展中國家第一、二産業還未發展起來,資本就從工業實體轉移到了服務業和資本市場的現象,使得經濟結構嚴重失衡,出現産業空心化。這樣的發展違背了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像是孩子還未學會走,就想要跑一樣。經濟發展急於求成,有可能反而一事無成。發展中國家如果出現産業空心化現象,往往更加威脅到國家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甚至影響到國家經濟安全。

  在中國,産業空心化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最為引人關注的莫過於發生在2011年9月底的溫州高利貸事件。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源地,這裡有眾多的中小企業。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後,産業基礎卻始終呈現“低端、分散、弱小”的面貌,漸漸失去了原有的競爭優勢。於是,這裡的資本越來越多地涌入非實業領域,企業熱衷掙快錢,製造業出現“空心化”苗頭。溫州一度佔據全國産量90%以上的金屬打火機行業,專心經營的老闆也僅剩1/3,他們的重心轉移到房地産、礦産以及第三産業。

  溫州“債務危機”表像是高利貸,實質則是實體經濟“空心化”。從溫州實體“空心化”來看,一是對房地産和放高利貸暴利的渴求,二是做實業和産品艱難,三是“羊群效應”。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溫州“百強企業”中,除兩家房地産公司和6家建築公司外,40多家製造業企業無一不涉足房地産開發,其中不乏知名製造企業。近年來還不斷出現“不行動、不退出、不登出”轉做投機的“僵屍企業”。

  事實上,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很多中小企業也都早已不願做實業。從實體經濟出來的錢,一部分集中于投資股市、期市、樓市、煤炭、古玩等投機炒作市場;另一部分則如火如荼參與高利貸市場,或者進入私募基金、資本運作等領域。

  投資如虎,地産似豬,而實業像牛;與其辛苦喂牛,不如輕鬆養豬飼虎。很多企業家都存在這種投機的想法。與其辛苦幾十年才成為一個富翁,房地産業卻可以一夜造就一批富翁。搞實業就像吃瘦骨頭,投資房地産就像吃肥肉,因此出現了“大企業家投資房地産,小企業主買房子囤積”的現象。包括有“小家電之王”之稱的蘇泊爾[16.40 1.30% 研報]、服裝巨頭雅戈爾[9.35 2.86% 研報]等製造業龍頭,放棄數十年打拼的主業,專攻地産投資。在匯集了內地最重要公司的A股市場上,超過六成約800家企業均涉足房地産,遍及所有行業。應該説,企業家在實業和非實業之間轉換本來是正常的,但若是某個領域出現大面積的企業家放棄主業,將主要資金和精力投資房地産和資本市場,這本身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實業經濟大面積投入房地産開發的事實告訴我們,我國實體空心化已是無法回避的事實。

  投資房地産並不僅只有民間資本,國有企業也參與其中。2009年起,央企“地王”屢屢出現,部分主營業務非房地産的央企投入大量資金在北京、深圳、青島等地瘋狂拿地。顯然,利益是央企進軍房地産的驅動力,目前一般行業平均利潤率為5%—8%,而房地産業在20%以上。又因為房地産行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龐大的啟動資金對於民營企業來説可能十分困難,而對於規模龐大的國企卻輕而易舉,因為他們更容易獲得信貸支持。

  從民間領域到國有領域,資本都在源源不斷流向房地産市場,現在看來已是積重難返的現象。既推高了房地産市場的價格,讓中國的資産價格節節上升,向泡沫市場急行軍;又使企業無心主業,以投資贏利遮掩主營業務的萎靡不振,與當初日本大企業關聯持股、以土地作價抬高贏利指數如出一轍。中國經濟“實業空心化”隱憂愈發明顯,甚至可能導致泡沫經濟的愈演愈烈,這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絕非一件好事。在這方面,日本、迪拜和東南亞諸國都是前車之鑒。

  當房地産遭遇嚴苛的限購政策,資本進入略顯困難時,高利貸領域成為了新的投資標的。近幾年,高利貸正在取代房地産,成為最易攫取高利潤的行業。全民炒股曾經是社會的熱門話題,到2011年下半年,參與高利貸已經成為街談巷議的熱詞。企業中踏踏實實做實業的越來越少,投機投資的越來越多;想靠腳踏實地富裕起來的人少了,追求一夜暴富的人越來越多。

  從投資房地産熱,到現如今的高利貸盛行,賭徒般的投機氛圍如陰魂不散,時時誘惑著潛心實業的企業家。當前,不少企業出現投資“三三制”現象,即實業投資佔1/3,房地産、股票證券等再各佔1/3。投機盛行帶來的社會、經濟的浮躁,使得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愈發清晰不起來。

  美國著名經濟史學家查爾斯P金德爾伯格在《世界經濟霸權1500—1990》一書中指出,國家經濟最重要的就是“生産性”,歷史上的經濟霸權大多經歷了從“生産性”到“非生産性”的轉變,這就使得霸權國家有了生命週期性質,從而無法逃脫由盛到衰的宿命。實際上,這種“生産性”不僅是霸權國家盛衰的重要基礎,也是一般國家經濟繁榮與衰退的基礎。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人們認識到了經濟過度脫離製造業實體的危險。在日本遭遇産業空心化帶來的“失去的十年”、美國因實業與虛擬經濟失衡引爆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似乎在毫不遲疑地滑向美歐已經走過的老路,産業空心化正在動搖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的根基,最終恐釀成危機。

  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基礎,實業精神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幸好,我們國家已經認識到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失調問題的嚴重性,正著手處理。我們應該感到慶倖。

熱詞:

  • 實體經濟
  • 生産性
  • 物質生産
  • 羊群效應
  • 私募基金
  • 産業基礎
  • 三三制
  • 百強企業
  • 地王
  • 第三産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