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1國際食品安全博士論壇參會嘉賓及行業專家
博士智庫揭牌
何博士演講
中國經濟網1月5日北京訊(記者 韓肖)“若想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除了呼籲政府加大力度和行業自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尤其是將更多的高精尖人才與技術應用到食品生産與加工的每一個環節。”這是在近日召開的2011國際食品安全博士論壇上與會專家們達成一致的共識。
如果2011年的中國食品行業是一齣舞臺劇,那麼“安全事件”就是這幕劇中當仁不讓的“主角”。瘦肉精、毒豆芽、地溝油等事件都讓這臺演出充滿了跌宕起伏。消費者戲稱:“吃動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飲料怕色素,能吃什麼心中沒數”。在消費者提心吊膽吃東西的同時,也有人指出國人大可不必恐慌,因為與席捲歐洲的“毒黃瓜”事件相比,我們的食品安全事件在致命方面的殺傷力還是很有限的。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饒平凡教授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雲波教授指出,“國外的食品事件主要是以疫情或者後期受污染為主,均是以突發事件的情況出現。而我國的食品安全事件多以企業或者從業人員對産品實施非法添加、過量添加而引發安全事件為主要原因,二者在本質上有很大區別。安全事件的頻發與政府處罰力度過輕、食品從業者道德水準下降、相關人員素質偏低、監測檢驗方面又缺乏相關專業人才有直接的關係。”
電影《天下無賊》裏有這樣一句話: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在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行業裏,高素質從業人員,尤其是具有高學歷的科研檢測人員嚴重缺乏的情況已經是行業內不爭的事實。”
與會專家們針對國內目前的食品安全現狀達成共識並呼籲, “若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除了呼籲政府加大力度和行業自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尤其是將更多的高精尖人才與技術應用到食品生産與加工的每一個環節。”
“但是有了人才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監管流程,以達到人盡其用才是今後發展的關鍵。”國際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何方洋研究員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今中國食品行業安全事件頻繁出現,除了一些人受利益驅使非法加工生産食品之外,更多的是企業缺乏建立監管流程意識和從事檢驗檢測的專業人才匱乏,使得無法對自身産品建立行之有效的檢測與監管,導致了安全問題的頻繁出現。這類企業的共同特點是規模小、市場標準化低、食品安全意識薄弱,很最容易出現問題。所以在為這類企業提供接洽精英人才的同時,為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且符合需求的快速檢驗方式是事情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