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年來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全球通脹做了樂觀診斷:歐元區2012年將由2011年的2.6%回落至1.6%,美國將由2011年3.2%回落至2.4%,中國、印度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的通脹開始“退燒”。
這組數字,似乎給行進中的全球通脹預置了一個年度期待:溫和回落。而從歐美到中國,促成這種溫和回落的因素卻很複雜,最主要的動力恐怕是歐債危機影響下,歐美等主要發達國家總需求大大收縮,短期內國際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上升遭遇了“天花板”,全球通脹壓力才有了OECD想象中的輕鬆。
當然,在新興市場國家,2011年貨幣緊縮力度增加,在客觀上也有利於通脹的抑制。
在筆者看來,2012年,全球通脹保持“低燒”應該是確診;但完全“退燒”還只能是個願望。全球通脹有望下行,這是目前比較認同的觀點;但縱觀全球應對危機形勢,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在此背景下,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全面轉向寬鬆(或寬鬆傾向),這樣對欠景氣的經濟是一針強心劑,對日益加大的潛在通脹壓力,極有可能出現“低燒”後反彈。
2012年剛剛開始,人們對未來的預判總或多或少染上理想主義色彩,在開端的時刻,理論界在基於數據研判得出全球通脹“滑向正常的區間”這種“低燒”推論,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這種“低燒”復發加重“燒勢”的情況無法排除;因而,我們還沒有理由對通脹放棄警覺。 (張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