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黑龍江省五常大米最高售價可達每斤199元,但是當地稻農賣給加工企業的收購價卻不足2元,導致稻農和企業獲利懸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近年來,黑龍江省五常市因為發展綠色有機水稻,加上多數的稻田為天然的河水灌溉,五常大米因此是享譽全國。記者在當地走訪時發現,中等包裝的大米,四、五十元/斤是非常常見,精包裝大都超過了一百元錢/斤,一種抗氧化有機米更是賣出了每斤199元的天價。
與大米高企的售價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稻農的收購價格並不高。2010年上市的有機稻僅為1塊9毛錢/斤左右。民樂鄉是優質五常大米的主要産區,該鄉稻農張宏雷就算了一個賬,他説:種20畝有機稻的總成本超過2.2萬元,總産2.5萬斤,按高價2.0元/斤算的話,一共毛收入5萬塊錢,去掉種植成本,這一家人忙活一年種這麼多糧食也掙不上3萬塊錢,可以説很虧。
現在大家可能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是:五常大米賣到了近二百元一斤的天價,農民沒有得到好處,這些利潤到底進了誰的腰包?記者給大家算個帳,目前企業每斤大米的加工成本大約在兩毛錢左右,許多加工企業低價把水稻收來,一扒皮米就能賣到十元甚至幾十元/斤。按水稻出米率60%計算,如果企業大米每市斤能賣到50元的話,水稻價格折算應該每市斤30元。但是現在企業收購價平均還不足2元,去掉企業加工費、包裝費,最低也能獲得十倍以上的利潤。這樣實際就形成了"種水稻的遠遠不如加工水稻"的這樣一種不正常的現象。
(黑龍江臺記者郭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