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乳品企業在盈利十分可觀的情況下提價,讓“賠本論”不攻自破;乳業巨頭在幾乎相同的時間節點上宣佈漲價,不能不讓人懷疑其有訂立同盟、串通漲價之嫌
元旦前後,原本在應該主打“促銷牌”的時段,三元、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卻紛紛打起“漲價牌”。在得知這一“坑爹”消息後,眾多網友紛紛質疑“成本推動論”是否站得住腳。更有網友指出,集體漲價是否有價格聯盟之嫌?(1月3日《新京報》)
乳業巨頭們漲價,理由驚人的一致:成本增加,不漲價企業就要揭不開鍋了。辦企業不是做慈善,不能賠本賺吆喝,這道理沒人不懂。真正值得議論的,是漲要漲得明明白白,不能“下游”“水漲”一尺,“上遊”就“船高”一丈,想漲多少就漲多少。而事實上,“下游”漲一尺,“上遊”就漲一丈,早已是一些企業的拿手好戲。乳品企業的人工和流通成本等確有上漲,但其他部分成本比如添加物、奶粉和包裝的價格都是下降的。漲降相較,是漲多降少還是漲少降多,抑或兩相持平,需要事實説話。
儘管年報還未公告,但伊利股份2011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收入和凈利潤達290億元和14.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和137%;蒙牛股份2011年上半年純利潤亦同比增27.6%至7.898億元。乳品企業在盈利十分可觀的情況下提價,已讓“賠本論”不攻自破,而問題還在於,乳業巨頭在幾乎相同的時間節點上宣佈漲價,不能不讓人懷疑其有訂立同盟、串通漲價之嫌。
雖然價格放開,但並不等於放任。尊重企業定價權,但絕不允許亂漲價。至於用集體漲價來操作市場價格,就更是另外一種性質的問題了。利用自身的壟斷地位,或聯手變相製造壟斷地位,哄抬價格、想漲就漲的行為,早在法律法規禁止之列。相關職能部門不僅要提出批評,更應有相應措施制約監督,嚴肅查處。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扼制亂漲價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是成本調查。所謂成本調查,就是由政府價格監管部門主持對企業的生産成本進行調查,然後將調查結果公之於眾。公佈成本是“有形之手”對市場的一種間接干預方式,讓消費者通過對漲價行為做出評判,在輿論和消費行為上對亂漲價形成壓力,從而扼制亂漲價。事實已屢屢證明,成本調查並公佈成本,可以讓心懷叵測的亂漲價應聲而落“見光死”。
對集體漲價的乳企,啟動成本調查是必需的。若查出有串通漲價的行為,還應按相關法規進行嚴懲,如此才能遏止亂漲價行為,保住來之不易的物價調控成果。(奚旭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