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來論
余豐慧
近年來,享譽全國的黑龍江省五常大米,中等包裝在市場中也要四五十元一斤。但2010年上市的有機稻僅每斤1.90元左右。(1月3日《人民日報》)
五常大米市場銷售價是企業收購稻農價20倍以上。記者調查發現的原因包括企業獲利過大、流通銷售環節利潤過高及農業、市場、價格管理部門的缺位失職等。但從更深層次上剖析,在我國整個經濟産業鏈條上,這絕不是個案,而具有共性和普遍性。它説明我國經濟整個産業鏈嚴重失衡和畸形。“壓榨”産業鏈條上最前端生産者的首先是收購企業,批發商、零售商同樣能利用自己掌握市場信息的優勢攫取較高利潤。
“壓榨”農民生産利潤的何止企業呢?高稅收、高收費最終都將傳導到前端生産者的農民身上。在農産品上又何止五常大米呢?在蔬菜價格上,城市市場銷售價格是種植農民田頭收購價格的幾倍甚至幾十倍。整個經濟中又何止農業領域農産品呢?電力生産者的發電企業巨虧,而二道販子的供電企業卻大賺特賺……
生産決定流通等其他任何環節,實體生産者是整個國家經濟的基礎。實體生産環節回報被壓榨得過低,不僅挫傷生産者積極性,使得生産萎縮,而且使得生産力都往流通甚至是炒作環節蜂擁,最終使得國家經濟失去實體生産企業支撐的堅實基礎。這種狀況正在影響我國經濟調整和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