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黑龍江:墾區帶動農業生産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31日 13: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哈爾濱12月31日電(記者管建濤、王猛、楊成軍)從十幾馬力的小型拖拉機整地,到300多馬力的大型機械深耕,種了幾十年地的黑龍江農民王思冬享受到了墾區大型農業機械帶來的增産增收。目前,黑龍江墾區已經成全國領先、世界前列的農業機械化領跑者,並助推東北地區加快轉變農業生産方式。

  作為大型農業機械的受益者,黑龍江省嫩江縣伊拉哈鎮紅嫩村農民王思冬面對記者有説不完的話。“以前用小四輪整地,深度只有10多厘米,常年這樣就形成了犁底層,土地‘沒勁兒’,每公頃玉米只能打四五噸糧。”王思冬説,現在墾區大機械幫助整地,深度達到二三十厘米,土地“有勁了”,用墾區先進的玉米種子,每公頃能産9噸糧。

  黑龍江墾區九三管理局場縣辦主任張樹平告訴記者,2001年,九三管理局開始和地方縣市對接,利用墾區先進的大型農業機械為嫩江、訥河等地農民深松整地。由於農機馬力大,應用GPS定位系統,整地效果好,糧食單産大幅提高。

  張樹平説,九三管理局對嫩江縣的代耕、代播、代收“三代”業務從2005年的8000畝拓展到目前的350萬畝。“農場先進的種植模式逐漸被農民認可,目前嫩江縣應用農場模式化栽培技術的面積已達到230萬畝,帶動嫩江增糧3億斤。”他説。

  黑龍江省擁有耕地兩億多畝,但因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農民無力購買動輒上百萬元的大型農業機械,整地深度淺,土地越種越貧瘠。

  為此,黑龍江省總結部分地區農墾與農村互助生産的經驗,在全省範圍開展“場縣共建”,發揮黑龍江墾區在農機、科技和組織經營等方面的優勢,帶動地方轉變農業生産方式。

  九三管理局與嫩江縣的合作是黑龍江省推進場縣共建的一個縮影。今年,黑龍江墾區105個農牧場與省內65個縣(市、區)的528個村開展合作共建,完成農機代耕、代種、代收面積4052萬畝,目前,全省約三分之一的農戶納入了場縣共建體系。

  今春以來,黑龍江省借鑒農墾經驗,在水稻工廠化催芽育苗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全省代育面積達到62萬畝,標準大幅提高。

  雞西市與農場共建水稻育苗小區16個,覆蓋農田5.8萬畝,農場的工廠化育秧技術和雞西市自主創新的水稻隔寒增溫育壯苗技術相結合,水稻秧苗比普通育苗棚搶出10天有效積溫。

  通過場縣共建,地方農業生産的科技含量、標準化水平以及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高。2010年,九三管理局與嫩江縣共建,僅糧食增産一項就增加農民收入2.4億元,2011年雞西市通過共建增産糧食1億斤以上。

  在黑龍江墾區九三管理局記者看到,210馬力以上的機械帶上配套機具能一次完成滅茬、深松、碎土、鎮壓等步驟,推廣高産栽培模式,配備科學的農作物防病體系和智慧數字農業應用系統,實現精密播種、標準化作業。據悉,未來幾年,黑龍江墾區“三代”作業面積將達到6000萬畝。

  統計顯示,今年黑龍江墾區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7%,而黑龍江全省田間綜合機械化程度為89.8%。

熱詞:

  • 黑龍江墾區
  • 整地
  • 犁底層
  • 水稻育苗
  • 嫩江縣
  • 三代
  • 農業應用
  • 農業綜合
  • 生産方式
  • 雞西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