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黃曲霉毒素有20多種,其中致癌作用最強的是黃曲黴素B1,其毒性比亞硝胺強75倍,比砒霜強68倍。若低劑量攝入,可造成慢性中毒,它能損害動物的肝臟,引起肝細胞壞死、肝纖維化、肝硬化等病變,可誘發肝癌。營養學專家稱,當你發現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發黑、味苦,皺皮變色,看起來有霉變之嫌疑時,一定要丟棄,因為很有可能此果已被黃曲霉毒素所污染。
一旦感染“黃毒”不易消除
據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營養科主任卞華偉説,黃曲黴菌廣泛存在於土壤中,菌絲生長時産生毒素,而花生是最容易感染黃曲霉毒素的食品之一。
黃曲黴菌生長的最適宜溫度為26℃-28℃,溫度越高,黃曲黴菌生長越快,而一旦在28℃至33℃的溫度,濕度在80%-90%的環境中,黃曲黴菌很快能分泌毒素。所以説,這種毒素在溫度高又非常潮濕的南方生存。此外,這些黴菌還喜歡在果仁和含油的種子內生長,因而像玉米、無花果及穀類中也易生存。
據香港1998-2000年期間,對115個花生及花生製品監測結果顯示,差不多1/4的花生及花生食物中發現含有黃曲霉毒素,測量其含量在每千克含1.6微克至26微克之間。因而,有專家建議:先天性肝病的患者可以考慮儘量避免進食花生及花生食品。
卞華偉説,黃曲黴菌肉眼看來往往是綠色的,而黃曲霉毒素卻是無臭、無味、無色,而且它還能耐受住一般溫度(裂解溫度高達280℃),因而普通的烹調、加工方法均不能徹底破壞其毒性。可以説,黃曲霉毒素一旦出現,幾乎很難消除。就連食物添加專家委員會也僅僅只能建議,人們利用可以達到的技術,將農作物和食物中的黃曲霉毒素含量減到最少。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私人作坊用土辦法壓榨的花生油,如果使用發黴花生進行壓榨,食用起來更為危險,因而別輕易相信什麼自己壓榨的油更安全的噱頭。根據我國規定,花生、食用油中黃曲霉毒素最多含量為20微克/千克以內。
堅果口感發苦應丟棄
在購買堅果過程中,應儘量注意減少攝取黃曲霉毒素。卞華偉説,我們偶爾也會吃到發黴的花生,如不連續攝入,黃曲霉毒素一般不在體內蓄積,對人危害不大。但他給讀者提出以下建議:
(1)在購買時
●向乾淨的、衛生的、聲譽良好的零售商購買食物;
●留意食物是否存放在陰涼的環境內,如果發現食物包裝不清潔,已破損的,不要購買。
(2)貯存時
●買回家後,保持幹爽和清潔的環境(溫度最好在20℃以下,相對濕度在80%以下),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留意食物的保質期,避免囤積過量的食物。
(3)食用時
●在指定的“保質期”之前食用,凡表面上長有黃綠色黴菌,或破損、皺縮、變色、變質的花生、瓜子等都有可能被黃曲霉毒素污染。在食用前應仔細挑選,剔除霉變粒。張華、許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