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未來三年將是中國現代慈善的確立期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30日 09: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分析2011年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的風風雨雨,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國社會剛剛經歷了一場巨大而深刻的現代慈善思想解放運動,整個公益慈善事業快步進入到了現代慈善的戰略轉型期。如何確定適宜的戰略,對於慈善事業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一、中國慈善事業進入快速發展的現代慈善階段

  2011年,中國慈善出現了相當激烈動蕩的發展過程。質疑多、交流多、創新多,正是這種打破傳統的發展格局,促成了全社會對於慈善事業的深層思考,並開啟了現代慈善創新的歷史進程。

  質疑事件其實是一次巨大的現代慈善思想解放運動。最初,全社會對於慈善與商業的關係持相當傳統的態度,認為不應該將商業引進慈善並對於兩者的結合進行多方面的懷疑。但是,隨著與國際慈善界交流的深入,特別是國際社會中流行的慈善資本主義趨勢以及慈善與商業有效結合的潮流,使國內與國際的慈善理念進行了深度交鋒,我國社會大眾較為系統地接受了現代的基本慈善理念,從而為慈善與財富的結合打開了理論通道。

  質疑公募基金會的行為客觀上極大地推動了傳統的動員型捐贈體制的轉型。長期以來,我國社會的捐贈主要依賴於政府的號召與組織,與政府密切聯絡甚至是由準公務員組成的公益慈善機構承擔著壟斷性捐贈的功能。而隨著質疑浪潮的興起,人們開始重新思考慈善捐贈的體制轉型。於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公募基金會轉型正式拉開了序幕。

  2011年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有幾個案例預示著未來的發展方向。第一是寧夏自治區提出建立“黃河善谷”,他們借鑒國際經驗用發展企業的辦法解決社會問題,這是重要的體制創新,比起紐約市特別邀請洛克菲勒家族改造曼哈頓下城地區,還要有慈善性質。同時,寧夏新建的燕寶基金會申請政府項目用慈善的手段來促進或者直接建設16所基層醫院和8所學校,所需的資金就是2個億,慈善基金會主動和政府合作,主動要求承擔政府項目,但由基金會直接監督管理,儘管在國際社會已經司空見慣,但在中國慈善歷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

  第二個案例是最近幾個月鄧飛等人所推動的免費午餐項目。結果,中國慈善出現了一個新的模型:民間倡導,政府響應。不到幾個月就變成了國務院的一項政策,過去做慈善都是捐贈,誰也沒有想到慈善領域可以倡導政府政策,但是這一次卻做到了。

  第三個案例是廣東、成都所倡導的社會創新理念,其實正在促成一種新的開放,我稱之為社會改革開放,它和經濟改革開放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捐贈免稅方式的改革在廣州通過法律來進行規範。廣東還探索讓社會組織註冊更為方便,包括主管單位這個詞都要修改。成都更是籌措5個億來推進社會組織創新,由社會組織創新推動社會的轉型,包括城鄉統籌的發展等。

  總體上,中國的慈善客觀上正在發揮著以下三大現實功能:

  第一是正在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非常重要的穩定器;

  第二是正在成為我們國家與社會提升的促進器。只有通過慈善才能讓我們迅速知道養老人、兒童、殘疾人的生活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照料;只有慈善才能讓我們知道了社會領域內的確存在著無緣無故的愛,我們大家的對話就會更平和。而慈善活動的廣泛開展也會讓大家感受到寬容、優雅與修養;

  第三,慈善更直接的是社會價值的凝聚器。現在社會道德的建設,正在通過慈善而不斷拓展,一種尊重個人利益和尊嚴的現代道德正在靜悄悄地形成。

  現代慈善並不是無源之水,我們有著深厚的經濟依據。這個依據就是我們已經到了一個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並且快速向1萬美元發展的階段,我國已經進入GDP大國,位列世界第二,這個預期是超過了小平1987年的預測的,即提前40年實現了2050年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的目標。我們的經濟發展遠遠超過了全社會的預期,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

  現在,許多人都在説,問題是物欲橫流,或者説,社會道德淪喪。其實,我們現在是到了一個財富的大禹治水年代,如何處理不斷增長、快速發展的鉅額財富?如何處理開放時代的財富橫流?其實需要全民族的觀念轉型。在貧窮狀態下生活幾千年形成的中國國情已經徹底變化了,需要全社會來重新學習。或者説,還能不能用幾千年行之有效的為富不仁、殺富濟貧的八個字來解決現在的財富呢?財富到底是福還是禍呢?是堵還是疏呢?我們迫切需要來回答!

  客觀上,中國社會進入到了一個社會改革的加速期。透過這一段的討論,可以看到,大眾更加關注公共權力,更加關注公共權力的運作方式!我們的公共道德正在系統地轉型,中國慈善事業正在面臨著一個大發展的時代,這個轉型有依據,有條件,但卻考驗著全社會的智慧。

  二、發展現代慈善的

  主要挑戰是什麼?

  我們所面臨的基本矛盾是,整個社會缺乏準備和不適應。不是大家不願意建設現代慈善,而是確實大家不太會建設。

  現在確實存在著四大體制性的障礙:1.註冊組織特別是基金會門檻太高,全世界的慈善公益組織都沒有這麼高的門檻,只有在中國,一個非公募基金會註冊就要200萬,還要有主管單位,結果是社會組織過少,一個人要捐10萬或5萬根本不可能註冊基金會,行善太不容易了。2.不養慈善組織的專職工作人員。我們的很多人一説有10%的行政經費就説太高了,全世界流行的規則是最少20%,哪有10%還嫌高的呢?結果是有的人往往以標榜零成本為驕傲,這種缺乏現代慈善常識的觀念還是根深蒂固。3.存量過少。全世界沒有公募和非公募基金會之分,我們劃分出公募並要求每年支出70%的捐款,非公募要多支出8%,比美國5%還高得多,這非常不利於基金會的發展壯大。4.在納稅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曹德旺先生捐36億的股票還要交五六億的稅,我們怎麼能讓人家陳發樹先生的83億股票捐贈實現呢?我們社會怎麼能理直氣壯地邀請更多的富豪來參與慈善呢?另外,基金會的基金年度收入也要交稅,也與國外不同。所有這些,確實是非常大的挑戰。

  但是,我們一定要看到,挑戰更來自於我們內心,來自於我們的社會理念!除了體制滯後以外,其實理念滯後更為嚴峻。首先要肯定今年的反思和質疑促成了巨大的進步,但是也要注意我國社會轟轟烈烈、原地踏步的歷史傳統節奏。對於慈善的反思,美國的媒體是三輕一重:媒體不追問捐款者的原罪,不追問組織的性質,更不追問捐款者的動機,但它重在程序的公正與效果。對慈善組織持肯定態度,並且稱讚其非常小的進步,一點點創新,媒體就用大的篇幅來稱讚,為什麼?説民間不容易。我們恰恰反過來了,是三重一輕,重在追問捐款人的原罪,誰捐款馬上追問他的商業行為,這個風氣是非常危險的!還要重在追問動機,捐款是要幹什麼的,並且接著要追問它的過去,一個捐款人的親戚朋友有什麼問題?並且接著追問組織責任,喜歡給一個組織的行為方式定性。而對於體制、程序和效果,反而沒有多少思考。這就不可能産生實質性進步!我們這個社會的平面反思傳統非常強。

  傳統思維方式的禁錮,僅舉一例。目前,國際社會正在熱烈討論社會創新特別是商業如何與慈善實現有機結合。但我們流行的理念就是不準慈善與商業結合,很多激昂的口號,比如説想發財的不要來做慈善,就是要絕對奉獻,結果博得大量掌聲!你看這些口號多麼高尚!其潛臺詞就是:慈善人士必須是完人,捐贈不能有任何動機,慈善不能有任何成本!結果,造成的局面是:多捐説作秀,少捐就説“鐵公雞”,捐款到位遲了就説“詐捐門”,而不捐則可以批評任何人。在這樣的文化狀態和思維方式裏面,怎麼能弘揚大眾的捐贈?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極端的傳統思維慣性在慈善領域內確實是極為嚴峻的挑戰。有的觀念好象很激進,理念好象很高尚,其實是一種很傳統的思想,是清流的傾向,相當於多年前的“狠鬥私字一閃念”。比如輿論中討論的慈善斂財概念,連基本事實都沒分清,就開始熱烈討論、慷慨激昂。其實,首先要明白的是,到底是先掙錢還是先做慈善?順序要清楚。另外,也應知道外國的情形,老洛克菲勒曾被美國人罵為“強盜爵爺”,但後來大力推動慈善,同時也推動紐約曼哈頓地區的發展,聯合國的辦公用地就是這個家族的捐贈,而其目的之一就是讓紐約更加繁榮。慈善、商業兩不誤,利國利民利自己,這是一個世界通則!因此,建設現代慈善,一定要警惕不寬容的階級鬥爭理念。魯迅先生説的“道德殺人”,我們務必警惕!

  三、確立快速轉型的

  現代慈善發展戰略

  為什麼要確立快速轉型戰略?因為現階段我們的重大挑戰在於,整個社會正在經歷著巨大的快速轉型。改革開放30年,特別是最近10年的急速發展,整體節奏是要走完發達國家用200多年時間走過的路,結果使得13億人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全球化。而工業化就有污染,西方國家當時也有嚴重污染,然後又發展城鎮化,全國又處於信息化、全球化的進程之中!13億人同步四化,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觀。到底怎麼發展?如何管理這種變化,人類社會缺乏經驗,我們的社會缺乏討論。結果就出現了極大的反差和矛盾,我們確實需要提供多項社會服務並改變和調整多方面的結構來支撐這種發展格局。

  綜合社會多方面的發展態勢與矛盾,不難發現,現代慈善事業其實面臨著三年左右的戰略轉型期。形勢的發展等不得,多項社會矛盾急需要社會慈善來解決,包括各種各樣的社會事件都可以通過發展慈善事業來調節,慈善事業在社會建設中至關重要。

  如果戰略得當,三年左右將是中國現代慈善的確立期。為什麼?因為我們已經有了經濟改革開放的經驗,有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完全有可能在公益慈善領域出現奇跡,關鍵決定於如何組織。現在需要呼籲全社會注重一種新的戰略選擇,這個戰略選擇就是要將現代公益慈善成為社會建設的核心部分,用現代公益慈善來引領社會建設,用慈善的力量來解決大量的現實社會問題,實現成本最小的社會轉型。

  轉變的前提是知識生産方式的轉型。包括學習和教育、科學研究、政策諮詢方式等都需要來一番系統的轉型。知識方式什麼時候一定要轉型?因為社會的互動模式變化了,原來是平面的,你可以不斷的複製、記憶就可以了,現在則是一個變動的社會,幾乎每個星期都有新的知識産品出現,中國的知識生産方式確實需要來一番較大的轉型。

  轉型既簡單也很艱巨。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尊重普通人的日常需求,因為做慈善如果不尊重普通人的日常需求,大口號、大呼隆是做不了現代慈善的。我呼籲名牌大學的學生衛生間要有衛生紙,説的就是這個意思。另外現代慈善的要義是以善促善,不要以惡促善,不要動不動搞階級鬥爭。叢飛在臨終前呼籲,能不能讓慈善成為聖壇不要成為祭壇?這值得全社會來反思。怎麼辦?一定要用善良的制度、善良的辦法,用寬容的心態和優雅的方式推廣慈善,促進社會的巨大慈善力量的形成。不要以批評為主,而要以表揚為主,慈善一定要優雅。

  還要借鑒國外的經驗。盧德之先生提出慈善要走向國際,的確重要。確實應該思考我們的企業,特別是開放過程中走向國際的一些企業到世界各國,或者説到與生意有聯絡的國度去做慈善呢?商業做到哪你的慈善就應該做到哪,這是全世界的一個通則,為什麼不允許中國的企業,中國的慈善家到國際上做慈善呢?我們一定要注意推動慈善領域的開放。其中包括在行政體制方面也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包括英國建立慈善委員會的經驗,這樣才能讓大眾意見很順達地進入到體制,通過體制的力量來解決矛盾從而推動慈善事業的進步。

  當然,在政府方面也要儘快推動法律的進步。《慈善法》起草已經超過五年了,現在我覺得需要儘快達成共識、修改不適合大眾行善的規定。同時,也應該使立法的過程更為透明、公開,特別是慈善方面的法律,牽涉面廣,需要社會大眾參與,這樣才會更加有效。

  中國現代慈善事業的大發展時代已經來臨!如果我們的理念能夠調整,並由此推動知識生産方式和社會政策的創新,中國社會的全面轉型一定會加速到來!(編者注:感謝王振耀先生應約將現場演講的內容撰寫成文在此發表,希望藉此能使這一演講的內容得到更準確的傳播。)

  -2011年,中國慈善出現了相當激烈動蕩的發展過程。質疑多、交流多、創新多……質疑事件其實是一次巨大的現代慈善思想解放運動。我國社會大眾較為系統地接受了現代的基本慈善理念,從而為慈善與財富的結合打開了理論通道。

  -我們現在是到了一個財富的大禹治水年代,如何處理不斷增長、快速發展的鉅額財富?如何處理開放時代的財富橫流?其實需要全民族的觀念轉型。在貧窮狀態下生活幾千年形成的中國國情已經徹底變化了,需要全社會來重新學習。

  -美國的媒體是三輕一重:媒體不追問捐款者的原罪,不追問組織的性質,更不追問捐款者的動機,但它重在程序的公正與效果……一點點創新,媒體就用大的篇幅來稱讚……我們恰恰反過來了,是三重一輕。

  -如果戰略得當,三年左右將是中國現代慈善的確立期……現在需要呼籲全社會注重一種新的戰略選擇,這個戰略選擇就是要將現代公益慈善成為社會建設的核心部分,用現代公益慈善來引領社會建設,用慈善的力量來解決大量的現實社會問題,實現成本最小的社會轉型。

熱詞:

  • 非公募
  • 知識生産方式
  • 現代
  • 基金年度
  • 慈善捐贈
  • 慈善事業
  • 鐵公雞
  • 國際社會
  • 慈善法
  • 階級鬥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