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東莞東城商業中心,繁華熱鬧,君豪商業大廈坐落於此。
該大廈27層頂樓,曾經是大名鼎鼎的康華信用擔保有限公司(下稱“康華擔保”)的辦公場所。
但如今,康華擔保已踏上股東會解散、債權清算的艱難之路,只有樓頂天臺上佇立著寫有“康華擔保”四個大字的廣告牌,似乎還在無聲地述説著當年的輝煌。
康華擔保是東莞首家擔保企業,也曾是東莞註冊資本最多的擔保企業。東莞多個頂級民營企業家均曾與之有關。多年來,康華擔保先後有過十幾個股東,更改工商註冊登記資料20多次,3次增資擴股,換了4位法定代表人和多任董事長,還改過一次名。
從東莞擔保行業的&&大哥,到最後的舉步維艱,康華擔保究竟怎麼了?
歷時半月余,南方日報記者從多個部門調閱、查詢了康華擔保的上百份文件檔案,採訪了十多位曾與康華擔保有過交集的人士,試圖解答幾個問題:
1.這個標桿式擔保公司,是怎樣分享東莞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又為何走上債權清算之路的?
2.康華的起落沉浮,對東莞擔保行業來説意味著什麼?
康華擔保變局首次進入公眾視野,源於一則不起眼的公告。
今年7月底,康華擔保在本地報刊最末頁的分類廣告中,刊登了一則寥寥數十字的債權清算公告。公告稱:廣東康華信用擔保有限公司經公司股東會決定解散,成立清算組清理公司債權債務,請債權人向該公司清算組申報債權。
有意思的是,這則公告並沒有引起任何媒體的關注,但包括某銀行信貸審核部總經理在內的一些人,並沒有對公告視而不見。
其實,康華變局早有蛛絲馬跡可尋。
今年3月31日,有消息説,東莞市43家融資性擔保公司中,有39家通過了省裏的規範整頓。
未通過整頓的4家是誰,有些業內人士洞若觀火。不過,很少有人意識到,康華擔保遇到的麻煩有多大。
康華擔保的債權清算極為低調。按常理,當一家企業無法生存時,都會向法院提請破産,再由法院發出這類公告。某個曾與康華擔保有密切業務合作的業內人士(應受訪者要求不具名)説,康華擔保自己主動公告,説明它還在為能起死回生做最後的努力。
1
含著金鑰匙出生
康華擔保註定是東莞擔保行業和東莞金融業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頁。
2002年,是中國首家信用擔保機構成立後的第9年,也是廣東省擔保行業的探索發展時期。當年8月,東莞市首家擔保公司——東莞市康華信用擔保有限公司成立,從此撬開東莞中小企業融資難冰山的一角。
一家擔保公司有沒有實力,關鍵看背後的股東。
康華擔保一成立,註冊資本就高達1億元人民幣,而當時中國擔保行業的註冊資本普遍在數千萬元。
當時參股康華擔保的都是東莞本地的頂級商人,包括已故東莞首富王金城,後從黃百鳴手中買下東方電影投資影片《葉問》的企業家鄭強輝,曾在東莞資本市場頗有作為的李忠強,還有世紀城集團的兩位企業家張運穩和張偉旋。
上述5人均以公司股東入股,所以實際參股康華擔保的是東莞市興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集團”)、廣東黃河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河實業”)、廣東君豪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豪集團”)、東莞市銀湖實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湖實業”)、東莞市精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英科技”)。
這5家股東分別出資1000萬元、2000萬元、3000萬元、3500萬元和500萬元,並按相應比例持股。佔股比例只有10%的王金城因德高望重被推選為公司董事長,其餘幾人任副董事長、董事總經理和監事會召集人等職。
這樣強大的背景,使康華擔保成為擔保行業的“銀河戰艦”,被譽為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2
“黃金年”裏生意好
時任康華擔保常務副總經理的方錦華曾説:“在開辦民營信用擔保公司的意見上,市民營辦與股東們一拍即合。我們都看到了東莞市場的需要,開業後不足半年,康華就有了30多位穩定優質的客戶,與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合作的擔保授信額度已過億元,每天的諮詢電話接個不停。”
2002年,是東莞經濟發展的“黃金年”。當年前11個月,東莞全市新增個體私營企業5.5萬戶,新增註冊資金59.3億元,同比上年幾乎翻倍。
有知情者説,與國內其他地區以政府為主導出資建立擔保企業不同的是,東莞藏富於民,完全有實力通過民間資本自行運作成立擔保企業。康華擔保就是響應東莞市委、市政府打好“民營牌”的號召而成立的。
可查的數據表明,康華擔保在開業後不到4個月時間,就為東莞市20多家中小企業提供了1.28億元的融資擔保。
在此期間,康華擔保的股權發生了首次變化。君豪集團向興業集團作價3000萬元轉讓了所持康華擔保的三成股份,後者持股比例達到40%,隨著股權的轉移,李忠強的董事職務也被免去。
據知情人士説,此次股權變化並非是君豪集團要離開康華擔保,而是以這種形式參股王金城家族的東莞市康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華集團”)。
該知情者説,當時東莞經濟已經初具規模,在國內也很有名氣,但卻出現分散化和粗放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到2002年,東莞只有14家民營集團,但溫州有150多家,當地的縣級市樂清就有近50家,東莞市希望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家能夠抱團,合理組建更具市場競爭力企業集團。君豪將股份轉讓給興業,實際上是以這種形式入股康華集團,無論興業還是康華,都是王氏家族的企業。
這種説法得到了驗證,2003年,康華擔保完成大轉型,創始股東興業集團、黃河實業、銀湖實業、精英科技將所持所有股份分別轉讓給康華集團和方錦華,前者持股比例也上升到九成,並形成絕對控股。以自然人身份持股10%的方錦華成為康華擔保的法定代表人,並被選舉為董事長,王金城也退出董事會。
一年之後,因為種種原因,康華集團的幾位股東分家,康華集團又將所持90%的股份轉讓給君豪集團,顯赫的王氏家族與康華擔保的關係也幾乎到此結束,但沒有放棄擔保市場,並在兩年後發起成立了興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
通過這一階段可以發現,康華擔保起步非常穩健,股東背景實力也毋庸置疑,儘管王氏家族已經退出,但也相當於在前期送了康華擔保一程,而且“康華”二字一直沿用至今。
3
增資擴股大發展
王氏家族的退出,並未對康華擔保的業務發展造成影響。 有銀行人士認為,這得益於康華擔保是東莞第一家擔保公司。當時東莞的擔保業剛起步,民營經濟正處於高速成長期,其他股東的實力也都非常強,市裏面對擔保業的發展是非常支持的。
某國有銀行中層管理人員説:“當時擔保業火到什麼程度?一些大銀行的員工,甚至是支行長級別的跳槽去擔保公司幹。銀行在當時也是很光鮮的職業,可見擔保公司對這些金融業精英的吸引力有多大,而且這種傳統一直保持到了現在。每年仍然有一些銀行的員工會選擇跳槽去擔保業,只是比例沒那麼大了。”
從2000年開始,全國信用擔保行業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到君豪集團接手康華擔保的2004年,全國的擔保公司已近3800家,年均增長超過125%。僅2003年下半年,東莞市就又成立了6家信用擔保公司。
顯然,康華擔保搭上了這趟快車。開業兩年之後,1億元的資本金就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並著手增資擴股,君豪集團將所持九成股份轉讓給東莞市長和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和集團”),長和集團增資1億元人民幣。2004年7月,康華擔保由此完成了首次增資擴股,註冊資本達到2億元。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君豪集團和長和集團的控股股東均為李忠強。
東莞市正量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出具當時的驗資報告稱,康華擔保的人民幣實收資本為2億元,長和集團和方錦華的持股比例為9:1。
在擔保行業高速發展,東莞市府予以支持的時候,也注意到了潛在的風險:市場發展過快,信用擔保本身就是新興的高風險行業,在國內又沒有成熟經驗,幾乎是“摸著石頭過河”。
為了推動全市信用擔保業的穩定和健康發展,東莞市政府于2004年3月出臺了《東莞市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的府辦30號文件,對信用擔保業的準入條件、操作規程、風險控制和監管機制等方面加以規範。
2005年3月,康華擔保的辦公地點由原來的南城西平銀湖大樓,搬到了東莞市區最為繁華的東城君豪商業中心,選在最高一層27樓。
方錦華將其所持10%的股份轉讓給了後來多年陪伴康華擔保的鄺耀球。經過選舉,鄺被委任為康華擔保的董事長,並成為該公司第三人法定代表人。
鄺是科班出身,1998年畢業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專業,並曾在東莞信託、東莞證券有過豐富從業經歷。
據康華擔保董事會人士透露,在後期康華擔保所行不順時,鄺耀球想過很多辦法,也解決了一些燃眉之急,卻不能從根本上幫助康華擺脫困境。
從2005年到2007年,康華擔保又歷經幾次複雜的股權變革。東莞市同誠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驗資報告顯示,2007年2月,康華擔保完成了新一輪增資擴股,註冊資本增加到3億元人民幣,長和集團、君豪實業、鄺耀球三方的持股比例分別為33.3%、60%和6.7%。
2007年,康華擔保完成了第一個“五年發展”,這家公司官方網站上曾記錄著過去的輝煌:
五年來,公司累計為600多家企業及個人成功融資超過40億元,粗略估計為我市工業總産值貢獻250億元以上,為受保客戶新增利潤合計20億元以上,為我市新增各項利稅3億元以上。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在增資擴股一系列動作完成之後,2007年7月,“東莞市康華信用擔保有限公司”更名為“廣東康華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冠名由“東莞”升級為“廣東”,公司的章程也進行了修改——不但將原先“主營中小企業貸款信用擔保”明確表述為“以自有資金為企業、個人貸款提供信用擔保”,還加入了經濟信息諮詢、代客理財、網絡服務、實業投資等多項經營的新內容。
到2007年,東莞市信用擔保業的發展極其迅猛,2007年當年全市實現擔保額102.9億元,比2003年的1.28億元增長了79倍。此外,東莞的擔保也幾乎領跑全省,截至2007年,全省162家登記備案的擔保機構中,廣州32家,東莞24家,佛山17家,深圳16家,東莞市的累計擔保額僅次於深圳和廣州,比第四位的佛山多了183億元。
圈內人士説,康華擔保肯定是東莞擔保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這家擔保公司在業內都是很有地位的。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彭子英
4
一個倒“U”形的軌跡
不知是不是頭五年走得太順了,讓康華擔保在後來一段時間有些飄飄然。
2008年底,東莞市擔保行業協會成立,不出意料,康華擔保董事長鄺耀球成為了協會的首任會長。
他在協會成立大會上説:“從2002年批准成立第一家信用擔保公司起,東莞信用擔保公司數量從少到多,規模由小到大,行業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全市信用擔保公司總數已達近40家,註冊資本總額達50多億元,累計擔保額約340億元,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發揮了積極作用。”
他並非沒有看到發展中的不足,他説:“在發展的同時,東莞信用擔保行業也存在如部分業務品種惡性競爭、專業人才缺乏、企業業務面窄等問題。為規範擔保行為、加強行業自律,推動東莞市信用擔保行業有序、健康、持續發展,康華擔保等8家企業在經貿局的&&下,發起設立行業協會。”
根據記者查閱到的檔案,為優化股權結構,從2008年9月開始,康華擔保開始引入多名自然人股東,股權更迭數次,最頻繁時每月都要重新向工商行政部門重新登記,股權的分散,也避免公司一股獨大發生業務風險。
在這一系列股權變化中,引人注目的是,東莞市新世紀科教拓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世紀科教”)曾接手鄺耀球轉讓所持康華擔保的四成股份。
新世紀科教和君豪集團都曾先後是東莞前上市公司ST博信的持股股東,新世紀科教所持的ST博信的股份恰好是從君豪集團手中受讓的,新世紀科教還是東莞另外一家上市公司錦龍股份的控股股東。上市公司如此垂青康華擔保,可見對其發展前景看好。
某銀行向記者提供了該行與康華擔保合作的一組數據,從側面印證了這家擔保業大哥由盛到衰的全景。
從2002年到2011年,康華擔保每年為這家銀行的貸款企業提供的大概擔保額分別為2億元、4億元、8億元、9億元、11億元、11億元、11億元、9億元、6億元和5億元。
剛開始的3年,幾乎都是翻倍增長,2006年至2008年連續維持三年11億元以後,便進入了下降區間。
到今年7月25日,康華擔保完成最新一次年檢時,那些曾經赫赫有名的股東已經難覓蹤跡,股東會僅有東莞市通洋商貿有限公司、東莞建暉燃料有限公司和劉加純三方,持股比例分別為83%、12%和5%,法定代表人也進行了第四次更改,由鄺耀球變為黃敬桃。
2009年底,康華擔保股東最多時,曾有1位公司股東和6位自然人股東。
更值得注意的是,康華擔保的經營範圍也更改為“為自然人和企業提供擔保(不含融資性擔保);經濟信息諮詢(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禁止或應經許可的除外);實業投資”。
融資性擔保業務幾乎是一家擔保公司發展的基礎,經營範圍更改,説明康華擔保未能通過2010年下半年全省對融資性擔保公司的規範整頓。
儘管信用擔保公司無需經金融工作局的批准,就可直接向工商部門登記開業,但不符合融資性擔保要求,是被嚴格禁止從事相關業務的。
東莞市的43家融資性擔保公司,39家都順利過關。東莞市金融工作局金融科科長鐘正良曾告訴記者:“這並不意味著其他4家就要退市了,只要按要求整改並達標,還是有機會的。”
上述銀行部門總經理告訴記者,今年3月,銀行未在市金融局提供的可進行融資性擔保公司的名錄中看到康華擔保,就開始完全中止合作,並對在保信貸資金的安全非常關心。
要知道,融資性擔保業務的收入是擔保企業的支柱,銀行的做法“相當於斷了康華擔保的糧草”。
按照目前3%的擔保費率,康華擔保僅在3家大銀行還有至少6.2億元的在保金額。康華擔保如果能通過驗收,按照這種歷史高點之後的最差水平維持,每年也能有2000萬元的收入。
5
“如無出路只有破産”
記者從康華擔保股東會股東方面了解到,企業未能通過金融主管部門的審核,主要是因為債務官司纏身,導致法院將賬戶查封,即使想補足不足的資本金,“賬戶被封,後續資金也無法進入”。
這位董事會人士説,從法院方面可查的康華擔保涉及債權訴訟的案件就有3宗,總金額為6000萬元。“但是債權人對康華擔保的還款能力表示質疑,態度也很強硬,不願意和我們談。已經嘗試過多次,最後都失敗了,現在沒有什麼迴旋餘地,就被告到法院了”。
他説:“康華擔保在東莞是多麼有名氣啊!僅這個品牌價值在擔保行業內也都是清楚的。我們也接觸了一些大老闆,他們對接手康華擔保也都是有興趣的,但現在只剩下一個空殼,到最後連員工兩個月的工資都發不出來。”
康華擔保公司的玻璃門上還貼有東莞市第一法院今年10月17日的公告。根據公告,該法院受理了原告楊偉源起訴康華擔保勞務合同糾紛一案,將在2012年2月7日早9時開庭審理此案。
此人所言不虛。就記者從銀行和其他擔保公司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康華擔保原來的客戶,基本上都是搶著要,業內都知道康華擔保的客戶資源相對優質,都是一些發展很不錯的中小企業。這麼多年來,因客戶還不上錢,由康華向銀行代償的比率也是很低的。“而且以往就是有不良記錄,康華在代償過程中還是較好合作的”。
這位董事會人士説,擔保行業這兩年的生意是越做越難。就算3%的擔保費,100萬元的貸款,也就3萬元的收入,“還不夠業務員來來回回幾趟油錢和工資”。
一些擔保公司在向記者訴苦的同時並未氣餒,而是説:“雖然現在面臨了一些困難,但東莞擔保業整體在全省都還是很有實力的”。
康華擔保所涉及的這些債務訴訟,都並非是和銀行而是和企業的。也就是説,導致康華擔保無法走下去的根本原因並非是融資性擔保上出了閃失,而是來自其他方面。當然,這還需後期的調查取證。
這位董事會人士説,當前還在做債權人登記,還會和債權人一一電話聯絡,這一工作大概要持續到春節以後。“康華擔保能不能走下去,還是要看這些債權人的態度,雙方能不能以都能接受的方式共渡難關”。
他説,到時候會向債權人公開賬目,並進行審計,看看所欠債務究竟有多少,希望能儘快把這件事理清楚。“但如果最後無法妥協,或者找不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公司就只能申請破産,最後進來的股東都是花2元錢每股買的,想想他們的損失有多大?萬不得已,肯定不願意走到那一步”。
6
最後作起死回生的努力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報紙上刊登的債權清算公告,是由康華擔保以公司名義發出的,而並非是法院發出的,也説明這家公司還在做最後的嘗試和努力。
另外,該公司還將專門向東莞市政府遞交書面彙報材料,“市裏面也著手調查康華的相關情況”。
有銀行高管表示,康華擔保的客戶資源比較優質。如果走到提請破産那一步,與信貸相關的金融風險估計也不會太大,對風險的處置並不用過於悲觀。
也有銀行説,康華擔保走到這一步,銀行自身也在反省,特別是如何能規避一些不必要的風險。“擔保公司是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就是其業務發展的資金,公司所要承擔的責任以公司全部財産為限,股東所要承擔的責任以在這家公司出資額為限。康華擔保的事情發生之後,我們就要求擔保公司如果要繼續合作,要由該公司股東承擔連帶責任,也就是公司出了問題,股東一樣要為後續埋單”。
顯而易見,這是一個不太平等的要求,將公司的“有限責任”變成了“無限責任”,但擔保公司幾乎沒有與處於強勢地位的銀行討價還價的機會。
法律界人士認為,這樣做從學術上講是“揭開法人面紗”,但實際上就是要求股東之間相互約束,不能因個別股東的行為損害到公司利益。
這種複雜的博弈,或許將給東莞市金融工作局局長葉浩鵬出了一道新考題。他曾在多年前成功處置過東莞證券的風險,並使這家券商枯木逢春。
無論如何,擔保業已經成了東莞金融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在上周,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謝慶源還向記者透露,正在和東莞恒順融資擔保公司合作,由市財政拿出3000萬元來,專門成立面向臺商的擔保公司,以解決台資企業因缺少抵押物、兩頭在外的融資難題。
位於君豪商業大廈頂層的康華擔保已在5個月前人去屋空。下一個五年,這家曾經風光過的企業還能不能搭上東莞經濟轉型升級的快車,現在看來,還是一個未知數。
■法規鏈結
風險事件
24小時內上報
融資性擔保業關注度高,為防範和化解重大高風險事件,中國銀監會建立了重大風險事件報告制度,規定融資性擔保機構應在重大風險事件發生後及時向監管部門報告簡要情況,24小時內報告具體情況。
重大風險事件包括:引發群體事件的;發生擔保詐騙、金額可能達到其凈資産5%以上的擔保代償或投資損失的;3個月內,融資性擔保機構董事會、監事會或高級管理層中有二分之一以上辭職等情形。
清算組
所行使的職權
根據康華擔保公司章程,公司合併、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股東的通過。按照一般情況,公司解散會由股東、主管部門或有關專業人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逾期不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的,債權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清算組在清算期間將著手于清理公司財産、通知或者公告債權人、處理與清算有關的公司未了結的業務、清理所欠稅款、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公司清償債務後的剩餘財産以及代表公司參加民事訴訟活動等。
公司財産能夠清償公司債務的,分別支付清算費用、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公司債務。公司財産按規定清償後剩餘財産,公司按照股東出資比例分配;清算結束後,清算組應當製作清算報告,報股東會或者有關主管機關確認,並報送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出公司登記,公告公司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