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一週千億票據規避監管紅線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6日 08: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利:加大銀行中間業務盈利比重

  弊:放大銀行信用杠桿,加大金融風險

  “年末銀行都在衝存貸比,做大票據買入返售業務已是公開的秘密。”12月25日,一位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票據業務在年末最後一個月再度火熱起來。《國際金融報》記者在中國票據網、中國票據貼現網等網站看到,最近票據交易熱火朝天,報價金額每日累計可達數百億元,其中回購報價金額所佔比例最重。參與報價及交易的機構多為各大商業銀行。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銀行在年末攬存時大力開拓買入票據業務,有利於緩解資金緊張的困局。該人士同時強調,這也存在著加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此業務放大了銀行信用杠桿,導致票據買入返售資産總體出現虛增的狀況,加大了金融風險”。

  買入返售再獲寵

  銀行買入返售業務對人們來説並不陌生,它是質押式融資的一種模式,即融資方保留質押資産在質押期間的收益,付出融資成本。融資方可將所融資金購買金融資産,繼續用於融資。

  此項業務相當於融出資金,標的資産包括票據、證券、貸款等,具有規避存貸比限制、降低對經濟資本的佔用、提升利息收入等優勢,票據是買入返售資産中的主要部分。

  《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了“中國票據”網上一週(12月19日至23日)數據,報價系統累計接收了300筆報價,金額共達1181.11億元。其中回購報價81筆,報價金額卻達584.3億元,佔總業務近一半“江山”。此外,連續幾週來在回購和轉貼價行為中,股份制商業銀行表現最為活躍。

  “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存貸比長期以來一直接近75%的監管紅線,貸款規模受限使得銀行特別看重資金業務。銀行資金緊張時,買入返售票據業務就會興起,特別是銀監會實行日均存貸比監管後。”泰隆銀行泰隆學院院長助理遊春對記者説,“而票據買入返售是表外業務,不被納入存貸比監管範疇,可以有效緩解銀行負債狀況,在年底更是會被大力運用。”

  上述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負責人還指出,市場緊張情緒漸濃,資金出借機構都紛紛融入資金使得短期資金趨緊,這也就促使了票據業務的再度興起。

  運用利弊需權衡

  在遊春看來,票據買入返售業務對銀行可謂是益處多多。除了能規避存貸比監管外,還能降低對經濟資本的佔用,“我國目前商業銀行對其他商業銀行債權的風險權重為25%,而除了小微企業外,對一般企業的債權的風險權重為100%”,銀行可以通過將對企業的債權轉換為對其他商業銀行的債權以降低對經濟資本的佔用。

  “更重要的是這能加大銀行中間業務盈利比重。”遊春指出,“現在銀行利潤來源主要是靠凈利息差,如何拓展非利差業務是它們所要面對的轉型任務,而利潤可觀又不計入表內的票據買入返售業務則成了‘香餑餑’。”2011年上半年年報顯示,民生銀行(600016)、浦發銀行(600000)、深發展三家上市銀行通過“買入返售”金融資産業務就分別斬獲高達53.79億元、89.35億元和36.32億元的利息收入,同比分別增長了12倍、7倍和2倍。

  當然,買入返售業務同時也是把“雙刃劍”。遊春跟上述銀行人士都表示此業務放大了銀行信用杠桿,導致票據買入返售資産總體出現虛增的狀況,加大了金融風險。

  “在票據買入返售過程中,融資方可將所融資金購買金融資産繼續融資,就相當於‘貨幣及信用製造’。在不斷的騰挪中將原本資産放大了許多倍,形成許多泡沫。如果在轉手中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很可能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造成巨大的金融風險。”遊春擔憂道。

熱詞:

  • 票據業務
  • 票據網
  • 國際金融報
  • 票據貼現
  • 存貸比
  • 金融風險
  • 金融資産
  • 江山
  • 質押
  • 回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