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地方債務抵全國一年財政收入 賣地政策將難為繼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4日 11: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夏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方面,地方融資平臺債臺高築;另一方面,全國的財政收入今年前十一個月又創新高。雖然,兩者之間並無必然聯絡,然而,這兩個數據卻達到了驚人的相似。

  當各界至今仍在爭論中國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到底是11萬億還是14萬億的時候,財政部今年前11月最新的財政收入數據正式公佈,截止到11月底,全國財政收入達到9.73萬億元,再創新高,同比增幅達到26.8%,且2011年全年財政收入達到並超過10萬億已無懸念。這一數據固然令人喜悅,但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高達10.7萬億所隱藏的風險卻引起更大的擔憂。

  “目前各界都在擔憂中國會不會發生地方債危機。在我看來,中國整個債務規模佔比GDP的比例還是比較低的,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的債務比例。雖然我們看到全國地方債務規模達到了全國一年財政收入的水平,但這兩個數據並不存在直接必然的聯絡,因為現在官方發佈的地方債務總數是一個存量,而國家的財政收入則是流量。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它的數據透明度和真實性。”12月12日,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嚴弘教授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

  在嚴弘教授看來,地方債務本身就非常複雜,它涉及現行的財政體制問題。在分稅制之下,地方財權被切掉了很大一塊,中央財政拿走了大頭,地方政府只佔小頭;而在地方財政收入比例中,賣地收入比重又達到了40%,在中央對房地産調控不斷深入的情況下,賣地收入的減少將直接影響到兩級政府的收入,依靠賣地政策來維持高增長的財政收入已經難以為繼。

  天量地方債從何而來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中國政府為刺激經濟增長,提出了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實際上,通過商業銀行向地方政府發放的貸款卻遠超這一水平。地方負債在2009年因該計劃,造就了近10萬億的新增貸款。

  “地方政府要保住GDP增速,在金融危機時,要建高鐵、公路、機場、大型場館等等,就需要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這就是目前為何會出現這麼多地方債務的原因。但在10.7萬億之中,牽涉到千絲萬縷的關係,很多項目的擔保方、融資方是誰,可能還不是非常明確。一些在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下有關部門核準的項目貸款,項目已施工,如果由於擔保、還款來源等問題,後續資金不能到位,或將成為爛尾工程。而如果繼續發放貸款又面臨如何監管及可能産生更多不良貸款等問題,這也是商業銀行非常擔心的問題。如果最終形成這些不良貸款,而信用主體不明確,最終的承擔者將會是全體國民。”嚴弘教授分析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12月初,國內經濟較發達的廣東首次發佈了該省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廣東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為7502億元人民幣,龐大的債務規模震驚了當地官員。有學者甚至稱,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規模已趕上美國的次貸危機,這些債務中不良貸款的比重可能多達30%。

  “中國基本不披露有關地方不良貸款規模的詳細情況。這與國外不同,比如美國,美國地方政府也允許發債,但是債務的主體、信用、規模和擔保方,以及還款期限都是非常明確的,因此中國急需要做的是公佈債務的透明度。”嚴弘教授指出。

  如果廣東一省的債務規模是7500億元,那麼粗略推測,全國超過30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廣東為參照,以各自的經濟規模計算,債務規模可能遠超10.7萬億。

  對此,嚴弘教授表示,這就需要了解廣東的經濟特徵和債務規模是否具有樣本效應。廣東是外向型經濟,而且這兩年,廣州還舉辦了亞運會,深圳舉行了大運會,借了很多債務。這幾年全國各地也都在進行大規模的建設浪潮,從高鐵到機場,從城際鐵路到城市軌道交通,還有各地的高速公路,這些雖然會成為資産,但現實的債務卻已經産生了。關鍵還是要看各地的債務承受能力,如果廣東能夠容納1萬億的債務規模,那麼現在的7500億它就可以承受,反之就會産生很大的經濟問題。

  自主發債需防惡性循環

  嚴弘教授認為,隨著地方政府要管的事務越來越多,地方財權與事權不對等的情況日益突出,這需要中央投入更多的資源。但在現實中,中央財力投入遠不能滿足地方的實際需要。因此,在11月底,中央允許了包括上海、浙江、深圳等四地自主發行地方債的試點。

  與此同時,這些發債地區卻出現了土地財政吃緊的現象。在廣州,當地政府不得不四度取消或大幅壓縮土地拍賣計劃,11月份廣州兩周內取消了32幅地塊的拍賣,今年前9個月廣州賣地收入僅為140億元人民幣,與500億元人民幣的全年目標相距甚遠。在上海,同樣也出現了多起土地流標的現象。

  “在中國,市、縣兩級政府要依靠地方政府收入開發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但對各地政府來説,現在的賣地難將催生更龐大的債務。中央顯然早已預見到這種情形,允許地方自主發債有利於保障地方經濟增速,而且從招標利率、認購水平及試點發行地區來看,還是比較理想的。但要防範的是,這些債務是不是最後又流到商業銀行體制中去了,如果出現這樣的情形,那將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嚴弘教授指出。

  嚴弘教授表示,分母(GDP)總是比分子(債務)的擴張速度更快。但隨著現在及未來可預見的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債務則要到期,經濟增長率超過債務增速將不再是一個選項。就明年來説,穩定經濟增長再次成為頭等大事,舉債或將是許多地方政府不得不為的事,地方自主發債的規模很可能將擴大,因為穩定經濟就是要穩定就業、製造就業機會,當經濟還處在轉型期時,沒有魚與熊掌兼得的辦法。而由此帶來的地方政府債務增長及其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影響是我們必須面臨的挑戰。

熱詞:

  • 地方債務
  • 債務規模
  • 賣地
  • 全國財政收入
  • 招標利率
  • 不良貸款
  • 增速
  • GDP
  • 經濟刺激
  • 選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