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房價降了市民照樣買不起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3日 10: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信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著名經濟學家曹鳳岐。(資料圖片)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徐嵐) “光指望商品房降價老百姓就能買得起房子是不現實的,必鬚髮展保障房市場來促進商品房市場的規範”,“普通投資者最好不要進股市,但如果已經被套牢了,不等著錢花就不要急著割肉”,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教授昨日在廣州日報與北京大學廣州校友會攜手舉辦的“當前中國資本市場熱點問題”講座上這樣表示。

  不能光指望商品房降價

  由於調控政策的深入以及管理層“堅決不鬆口”的表態,使得“生存還是死亡”成為了形容眼下樓市尷尬局面的最好解釋。各地品牌開發商紛紛舉起降價大旗,在“維權”、“搶購”聲中回籠過冬的儲備。而銀行高層“銀行可承受40%房價降低帶來的後果”這一表態,更是給了持幣待購的買房者更堅決的等待決心。然而,樓價降了,我們就買得起房了嗎?

  “光指望商品房降價老百姓就能買得起房子,是不現實的”,曹鳳岐教授這樣表示,他用北京的房價作為例子反問在場聽眾,“即使北京房價降了10%,你們就買得起房了嗎?”在他看來,樓市調控一定不能放鬆,但其目的並不是讓大家都買得起商品房,而是用來打擊房地産商的暴利,以及指引現在的買房需求從“投機型”向“需求型”轉變。

  既然如此,普通市民買房需求又能指望什麼?曹鳳岐認為,保障房市場的建設是很重要一環,因為“必鬚髮展另一個市場來完善房地産市場”。據了解,明年全國保障房建設規劃正在制定中,任務量將比今年有所降低。初步統計不會達到今年的1000萬套,但會比2009年的590萬套大幅增加。記者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人士處獲悉,儘管今年1000萬套保障房開工任務進展順利,但住建部對各地實際完成質量評價並不高,因為實際投資額度並沒有達到住建部當初預想的下限1.3萬億元。

  曹鳳岐表示,保障房建設如果主要靠財政尤其是地方財政來建設,肯定是不能完成建設任務的,多渠道籌集資金、充分利用社會資本進行保障房建設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雖然有中海、萬科、保利、碧桂園、保利等房企參與或者有意向參與保障房的建設,但更多開發商明確表示意向不大。在中國百強房地産企業中,有七成未參與保障房建設。開發商不願意進入保障房市場,主要是利潤空間太小,目前商品房開發利潤基本在30%以上,而保障房的利潤處於5%~10%之間,建保障房利潤低,很難讓開發商心動。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要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地方政府必須給予更多的信貸、土地、稅收等多種優惠。

  投資者最好不要進股市

  而對於投資者最為關心的明年投資問題,曹鳳岐表示,明年的股市可能會比今年好,但由於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建議普通投資者最好不要進股市。“炒股需要四要素,資金、技術、時間和承受力,不然就不要炒股,因為錢不是那麼好賺的”,“如果你只有一個雞蛋,那麼就不要放在股市裏了,因為這是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

  那麼明年的投資機會在哪?曹鳳岐建議普通投資者可以多進行固定收益投資:一是儲蓄;二是銀行理財産品,其中又以3~6個月的短期産品為宜,因為這類産品基本都可以達到收益,放在這裡省心;三是國債等穩定收益類産品。此外,曹鳳岐表示,還可以投資“好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不過對於已經被套牢的股民來説,“如果不等著錢花就不要割肉了,先等著吧”。

熱詞:

  • 曹鳳岐
  • 股市
  • 投資者
  • 商品房
  • 房建設
  • 開發商
  • 北京房價
  • 維權
  • 投機型
  • 需求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