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昨天,杭州沈先生打開自己的信箱,一 張銀行貼息存款的宣傳廣告赫然在目:“銀行1年定期雙倍利息”,除了拿到正常的3.5%的年息之外,還能額外再拿到3.5至4.3%不等的貼息:定存金額10萬~30萬,貼息3.5%;40~50萬,貼息3.8%;60~90萬,貼息4.0%;100萬以上,貼息4.3%。另有銀行月底衝量業務及房屋抵押貸款,“歡迎電話諮詢”。
這是一張資金掮客塞進來的廣告單,它的背後是銀行攬儲大戰的激烈戰況。12月31日近在眼前,銀行存款大考“成績”單即將揭曉,在這最後的關鍵衝時點,銀行客戶經理急於攬儲,資金掮客忙著找錢,而儲戶也沒閒著,開始忙活轉錢劃賬,期望在年末最後一天的時點裏,能得到一份超額收益。
本報記者近日走訪了攬儲大戰三方的幾位代表人物,試圖側面勾勒這場攬儲大戰的場景——
客戶經理:自掏腰包“買”存款
離元旦不到10天時間,某城市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小陳這幾天急火攻心:還有500萬元的對私存款缺口。親戚朋友同學的電話都打過了,手頭的人脈關係都梳理了一遍,至今都沒落實到位。小陳翻出了手頭的幾個仲介聯絡方式,要是真不行,那只有撥通他們的電話了,儘管這存款成本比較高,但為了完成任務就只有豁出去了。
客戶經理是銀行攬儲的“排頭兵 ”,也是層層壓力傳導的最後一環。今年拉存款任務較重,各銀行客戶經理日子普遍不算好過 。進入 12月份後,在這決定全年收入的關鍵時刻 ,許多銀行的客戶經理將自身調到了“戰鬥模式 ”。自掏腰包是常規手段,同學親戚“一個都不能跑”,“咬定”大客戶不放鬆,籬笆一定要扎穩不能讓“老關係”跑掉……他們鉚足勁只有一個目標——完成全年的存款任務。
小周是另外一家城市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理,小周自述,在自己當客戶經理的多年生涯中,今年是最為困難的一年。
這下子,小周感覺壓力很大。“很差錢”是今年以來各家銀行客戶經理的共同感受,尤其是對私業務,由於每筆存款數量小,儘管手頭客戶量不少,但總量卻不多。而今年開始,由於各家銀行的産品收益不一,有的銀行在年末的時候把理財産品收益做得很高,使原本忠誠度較高的客戶開始搖擺不定,有意“跑路”。
為穩住他們,小周開始加大短信問侯頻率,“有新的理財産品、新的投資資訊趕緊發給他們,希望他們再追加一點投入,而最擔心的就是他們在這時候對我説要取錢用,那我可真瘋了。”
6月份半年考核時段,她本來差不多已完成任務,但有個客戶臨時變卦要用錢,轉出了100萬,“我記得是6月29日那天,客戶説要用錢,我急得差點崩潰,沒辦法,只有通過朋友幫忙,讓他牽線買了存款。”還好,那時小周只缺100萬存款,而且衝量返點市場上的價格是千分之二左右,算上仲介提成,小周為了這100萬存款從自己腰包裏掏了2000多元錢。
不過,這次缺口有點大,還差500萬呢,如果接下去這些缺口沒法到位,小周也只有自己掏錢買存款了,不知道這次市場的價格是多少?如果是千分之五,那真是要“大出血”了。
據悉,按照該行現有薪水制度,客戶經理的工資直接與業績挂鉤。完成規定的量化指標,客戶經理的獎勵相當可觀,而完不成則會扣除不少錢,不少客戶經理如上述小週一樣,在平衡一下自己的利弊後,最終會選擇自掏腰包買存款。
資金仲介: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今天有個3000萬的口子(額度)一齣來,就被人預定了。”小陳做了多年的資金生意,對客戶情況瞭如指掌,哪些客戶是千萬級的,哪些客戶是百萬級的;哪些是做衝量的,哪些是做貼息的,他隨身帶的本子上記得清清楚楚。
小陳是一位銀行攬存仲介,也就是俗稱的“資金掮客”。“只要在指定銀行開戶,並在2011年12月31日這一天把錢轉這個賬戶上就行了,第二天就可以轉走。”據小陳介紹,銀行的信貸員怕監管部門查,不敢直接去拉存款,只能求他們幫忙,通過他們去找錢。
當然,資金掮客不止小陳一個。“如果要做(衝量存款)的話,你必須向我保證到時能存錢,我們有很多朋友做這個,大家相互合作,可以一起向銀行預定。”
對資金掮客來説,並不是錢越多越好,他們最願意做的是幾千萬的資金。“過億的不好做,因為銀行報的口子一般都是幾千萬,而存款人又不願意拆分。”
12月31日衝量存款轉入指定賬戶後,資金掮客當天便可把返利給到存款人,當天一過,該交易就完成。
據小陳透露,返利視淡季、旺季而相差很大,淡季時只有1‰,而現在年底處於旺季最高可返利5‰。
那有沒有風險呢?比如把貼息給客戶後,客戶把錢提前取走了,這不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嘛?
“衝量存款很少有這樣的事,本來存的時間也就一天。但是貼息存款碰到過這樣的人。”據小陳介紹,貼息存款約定是存一年期的,今年上半年有個千萬級的客戶拿到貼息後,不守約定,把錢取出來了,他們電話打過去不接,後來乾脆把手機關了。“有客戶的身份證號,就能查到他的住址,客戶若違約中途取錢,那就得把貼息取出來。玩失蹤也沒用,我們會有人天天到他家門口和單位蹲著。” 小陳言談中透露“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除了像本文開頭所説向居民小區信箱塞宣傳小紙外,這個歲末,資金掮客還用上了公交車站貼“牛皮癬”廣告、短信群發等手段,廣泛撒網,為拉存款,無所不用其極。
他們的收益顯然不菲。小陳是杭州郊縣人,最早出來辦業務,靠的是電動自行車,幾年幹下來了,手頭積累了不少客戶,在杭州買了房,進出也用寶馬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