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無風險、 高收益、 不操心、 輕鬆跑過CPI……相信很多購買過銀行理財産品的人都經歷過這樣的推銷。2011年,受宏觀經濟調控影響,資本市場收益的不確定性大增,傳統儲蓄則面臨負利率困擾,在尋求避險因素的驅動下,很多民眾把目光轉向了銀行理財市場。
然而,記者發現,銀行理財産品爆髮式增長的背後,是管理的相對落後和信息披露不透明,一些銀行並未將“代客理財、保值增值”作為其開展業務的宗旨,而只是希望依靠産品發行為其傳統的存貸業務鋪路搭橋。
理財産品發行量猛增
“往年很少關注銀行的理財産品,主要是今年市場走勢不好,我從股市劃了10萬塊錢購買銀行理財産品,主要是做短期,30天、7天的都買過,年化收益率在5.5%左右,這一年下來也沒賺到錢,但算是實現資産投資多元化分散風險吧。”廣州白領陳淩淩説。
央行發佈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商業銀行表外理財産品已經達到了3.3萬億元規模,迅速成為居民在儲蓄、房地産、股市、基金保險信託等投資之外的又一項重要投資選擇。
據Wind統計數據,2010年全年發行理財産品11762隻,比2006年的1354隻增長7.7倍。2011年上半年,理財産品的發行更是進入了快車道,半年共發行10160隻,接近2010年全年發行數量;而11月份到期的銀行理財産品達到1786款,較10月的1689款增加了97款,增幅為5.74%。
光大證券行業分析師沈維認為,在當前負利率的環境下,銀行存款面臨來自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而在銀行體系內部,受制于嚴格的存貸比監管,即使大銀行也面臨來自中小銀行的“存款爭奪戰”。由於利率的非市場化,大量發行理財産品成為銀行參與存款競爭的最重要方式,因此,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對理財産品的發行和推廣力度。
在來勢洶湧的銀行理財産品浪潮中,3個月、1個月、7天甚至更短期的理財産品佔比超過六成。業內分析人士稱,銀行如果過度依賴短期理財産品,將造成存款在月初、月中、月末大幅震蕩,極易誘發流動性風險。因此,近期銀監會已經緊急叫停了一個月及其以下期限的理財産品,希望改變目前銀行通過短期理財産品變相高息攬儲的亂象。
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具體執行環節,各家銀行迅速反應,以打“擦邊球”的方式與監管層玩起了“躲貓貓”:不讓發行30天以內的短期理財産品,則發行31天、33天、35天的理財産品;一些銀行還推出可以隨時買、隨時贖回的無固定期限理財産品,以及針對大額現金的定制存款業務,開出的收益率“相當誘人”。
同質化日趨嚴重
採訪中不少投資者反映,感覺購買銀行理財産品就像“劉姥姥走進了大觀園”,什麼債券型理財産品、銀信理財産品、銀保理財産品、FO F理財産品、Q D II理財産品……各種産品一大籮筐,讓人眼花繚亂卻又一頭霧水。
記者隨機走訪了廣州幾家商業銀行,年關將至,當提及要購買理財産品的時候,各家銀行的客戶專員都非常熱情的拿出一大摞産品介紹,什麼“乾元—日鑫月溢”組合型人民幣理財産品、非凡理財人民幣“周周贏”理財産品、“得利寶沃德添利”理財産品等,但若想仔細了解産品情況,客戶專員就顯得有些不耐煩了:要麼説自己上網查閱説明;要麼説得先簽約才能看具體條款;有的則直接拍著胸脯向記者保證,“産品向來是一經推出客戶都搶著買,從來沒出過任何問題”。
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益認為,設計“花樣百齣”的銀行理財産品,實則同質化日趨嚴重,眼看年底考核將至,不同銀行間的市場爭奪戰日趨白熱化。在各項壓力和利益的驅動下,部分銷售人員為了提高業績,向投資者片面誇大産品收益,隱瞞潛在風險。
過去以存貸為主業的商業銀行,面對近年來呈爆髮式增長的銀行理財市場,是否已經做好了向“代客理財”轉型的準備、相關的後續管理是否能跟上呢?
據了解,針對銀行理財市場運行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各類問題,相關監管部門不斷加大了對銀行理財市場的規範和整頓力度,相繼下發了《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中國銀監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等,要求商業銀行進一步加強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提高合規銷售水平,防止誤導銷售,並重點強調不得通過發行短期和超短期的高收益理財産品變相高息攬儲。
各方呼籲信息透明
“其實我也挺擔心的,因為畢竟有些理財産品的收益明顯高出同期存款利率很多,作為投資者當然關注銀行是如何配置操作的,但很少有銀行會定期公佈收益情況,一般都是到期日才知道盈虧結果。”陳淩淩説。
調查中記者發現,公眾對於銀行理財産品高收益的疑慮多是由於大量銀行理財産品投向不清、信息公開不透明造成的。廣州投資者林威告訴記者,資金是投向股市、基金、外匯市場、債券市場還是其他領域,一般來説消費者並不是特別清楚,而商業銀行也不會特別説明在不同市場間操作是如何實現的,以及如果可以取得高收益又將伴隨怎樣的高風險。
“總之就是很糊塗,不透明,一旦把錢交給銀行,盈虧就聽天由命了。”林威説。
廣東深天成律師事務所鄭緒華律師認為,“代客理財”是商業銀行適應市場多元化需求的必然選擇,但普通老百姓往往處於信息不對稱的弱勢方,迅速發展的銀行理財市場需要儘快健全與之相匹配的管理和監管規則。“是否可以在産品協議中就明確規定,銀行須定期向投資者公佈資産配置及産品收益的情況,並對産品可能出現的風險及時給予披露。”鄭緒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