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該不該跟風分紅險“退保潮”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1日 14: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理財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説到底,消費者在購買前應該考慮到購買保險是為了收益還是為了保障,分紅險的分紅只是個外部包裝而已,其本質還是保險。

  買了東西不喜歡,拿去退換應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買了保險之後要退換可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今年以來,壽險行業就出現了一波不小的 “退保潮”。

  據保監會發佈的保費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壽險業實現保費收入7779億元,同比下滑7%,退保率升至3.14%。根據國壽、平安、太保的三季報,三家上市險企前三季退保金合計達到379億元,同比增幅超過50%。保險公司對此解釋為“受市場環境變化及公司業務規模增長影響”及“升息影響”。

  分紅收益偏低催生“退保潮”

  今年前三季度的退保情況較往年有很大的增長,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次“退保潮”的呢?

  據了解,今年這次波及面比較大的退保潮,主要還是跟分紅險在整個理財産品市場的競爭力下滑有關。

  如今,個人投資者在選擇帶有理財功能的産品的時候,對收益率是有一個衡量標桿的,這根尺子就是CPI。2011年CPI不斷創出新高,有幾個月甚至超過6%,年均下來也將近5%,但是分紅險目前的綜合收益率大約在4%左右,顯然沒有跑贏CPI。

  另一方面,和銀行理財産品、電子式儲蓄國債等産品比較,分紅險的收益率也不佔優勢。特別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央行多次加息後,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節節攀升,而儲蓄國債三年期、五年期的收益率也達到了5.5%~6.15%,但是長期壽險産品內涵收益率2.5%的瓶頸一直沒能突破,因此分紅險在這一輪競爭中再次落跑。

  投資人覺得收益率不夠有競爭力,特別是替代銀行類儲蓄産品的銀保渠道銷售的分紅險,今年以來退保量比較大。

  另一方面,據業內人士介紹,今年保險行業“退保潮”的出現,一個比較深層次的原因,可能還在於保險産品的銷售誤導現象一時之間還未得到根本的改善。在銷售時,不少代理人或工作人員會跟客戶講,分紅最高可以達到多少,一定程度上誇大了分紅險的收益可能性,但又鮮有向消費者説明分紅是不確定的。結果,當投資者發現收益率比不上銀行儲蓄理財産品時,部分客戶可能就會選擇退保。

  分紅險收益來源於“三差”

  有讀者朋友詢問,今年保險公司前三季度的業績好像還是不錯的,但是分紅險收益情況應該説不是很理想,分紅險收益偏低是不是受整體金融市場的影響呢?

  應該説,資本市場的走軟對分紅險的收益偏低是有很大影響的。

  作為消費者,我們要明白,分紅險的收益是怎麼計算的。作為一種長期儲蓄型的人身險,分紅險本身已經內含了一定的長期收益率,這部分收益是在産品設計的時候,精算師已經測算好的,根據保監會規定,不得超過年複利2.5%。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分紅險的內含年複合收益率在2%~2.4%之間。

  除了這一部分,分紅險還有一個特色的收益部分,也就是分紅。根據規定,保險公司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後,需要將上一會計年度該類分紅保險的可分配盈餘的70%來分配給投保者。這些可分配盈餘主要來自哪?簡單地説,是來自三個差,分別是死差益、利差益和費差益,所以我們常説的“三差分紅”。

  這“三差”裏,死差益通常變化不大,費差益則跟保險公司的日常管理費用、運營費用、代理人佣金支付情況等有關。而利差益是指,如果實際的投資收益高於産品設計時預期的投資收益時,就可以産生不少盈餘,等於就可以給投保人多一些分紅。2011年我們國內資本市場,可以説“股債雙熊”,兩大市場的行情都不好,利差益這一塊就很難有較多的盈餘。

  是否需要退保做其他選擇?

  “那麼,既然是目前這樣的情況,我是不是也該退保去轉投其他收益較高的理財産品呢?”也有讀者問道。

  我們認為,這個要看具體情況。

  作為個人投資者或者説消費者,首先你要考慮一點,你買保險的這筆錢到底是打算來做風險保障規劃的,還是為了獲得投資收益的,你要考慮清楚。你主要是為了保險,額外想多點收益的,那麼即便今年的分紅率偏低,也沒關係,可以長期留著這份保險,大部分分紅險的保障功能還是不低的。如果你這筆錢主要是為了投資理財的,而且自己的基本保障已經安排好了,那麼等於説當初買分紅險,就已經是一個錯誤選擇了,此時你選擇退保,也算是及時止損吧。

  所以説到底,消費者在購買前應該考慮到購買保險是為了收益還是為了保障,分紅險的分紅只是個外部包裝而已,其本質還是保險。

  購買保險要分清輕重緩急

  作為普通老百姓,安排自己和家人的保險計劃的時候,首先要根據保障需求的輕重緩急,來安排好險種的配置,而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

  我們舉個身邊的例子。不少年輕的夫婦在孩子出生後,愛子心切,而且代理人的推銷也比較兇猛,於是家長急著給孩子買各類保險。其實,對於這個家庭而言,家長是孩子的主要經濟來源,首先應該安排的是家庭主要經濟來源者,也就是家庭支柱的保險。

  至於在保額的設置上,對於身故類保障,主要是指意外險和終身壽險、定期壽險這幾類,我們建議安排相當於個人年收入或家庭年度開支5~7倍的金額。因為保險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自己發生意外或重疾後,家人能繼續維持正常的生活水準,那麼5~7年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緩衝期。此外,如果有較高額度的房貸,或者有未成年的孩子,那麼這個保額就還要拉高,也就是加上你所需要負擔的房貸額度,以及孩子的撫養費用。

  此外,比較重保障的消費者,我們建議要優先安排好意外險、定期壽險和重大疾病保險。

  希望建有保障和理財功能的,那麼也可以選擇一些綜合的保險計劃,比如分紅型兩全保險附加重大疾病提前給付功能的,或者是分紅型的養老年金計劃,也可以通過萬能險和投連險來根據人生的不同階段保障需求的不同去做一個靈活的調整。

  而在保費的支出上,建議普通家庭控制在年總收入的8%~10%,以免影響其他資金支出安排。

熱詞:

  • 分紅險
  • 退保
  • 分紅型
  • 分紅保險
  • 股債
  • 三差
  • 利差
  • 銀行理財産品
  • CPI
  • 壽險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