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當人們提及“入世”十年的種種變化時,是否還有人把目光投向已經跌跌撞撞地回落到了十年之前的A股市場?
2001年底,A股上市公司只有116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不到4.4萬億元。而截至昨日(12月16日)收盤,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數量分別高達931家和140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分別高達149946.39億元、69304.29億元,總流通市值分別高達123710.96億元、43707.04億元。
公開數據顯示,2001年~2010年,我國貨幣供應量在10年時間裏擴大了450%。如此鉅額的貨幣增量,流到哪就能在哪吹起泡泡。但十年之後的今天,我們的A股市場又何以如此積重難返?
十年之前股市和實業成為不二之選
提到十年前,有一隻股票是A股市場的機構和中小投資者難以忽略的——浦發銀行(600000,收盤價8.62元)。作為最早的八家股份制銀行,成立於1992年的浦發銀行于1999年9月23日捷足先登資本市場。按照當時的發行價10元/股,向全體社會公眾公開發行4億股,並於1999年11月10日上市交易,首日開盤價29.50元/股。
《中國金融年鑒》數據顯示,從1994年到2008年之間的14年,浦發銀行總資産累計增長59倍,年均增長33.92%;凈資産累計增長31倍,年均增長28.14%;利潤累計增長52倍,年均增長32.85%;凈利潤累計增長38倍,年均增長29.91%。
恰恰就在如此高速增長的過程中,浦發銀行在A股市場被視為“藍籌股”、“白馬股”的代名詞。
與之遙相呼應的是深圳證券交易所首家上市公司:1986年在深圳成立、1991年4月3日在深圳掛牌上市的深發展A(000001,收盤價15.28元)“原始股神話”在上市之後繼續精彩演繹,這只著名的指標股曾經造就了A股市場初期投資者暴富的神話,也成為“套牢一族”心痛的舊夢,許多老股民內心一直縈繞著愛恨 交織 的“深發展情結”。
《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1990年,我國活期存款餘額為4306.3億元,相當於當年國內生産總值的23.1%。而經過了近10年左右的發展之後,2000年底我國活期存款餘額為38494.5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上升到38.8%。
由於長期以來我國居民投資渠道非常有限,增加居民家庭財産性收入講了有很多年,但十年之前的可選渠道不外乎股市和實業。
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數據,我國的儲蓄率迅速上升和消費比例迅速下降的時間是在1999年以後出現的。在此以前國內消費佔需求結構的比例一直在50%以上,1999年至2007年間國內消費佔比從50%下降到40%以下,平均每年下降約1.5個百分點。而同時期居民儲蓄率也從1999年的36.8%迅速上升到2007年的51%。
十年之中房地産和金融成為蓄水池
統計數據顯示,1998年之前,全國住宅銷售收入佔社會零售總額的比例一直為5%左右,1998年以後迅速上升到15%以上,2009年該比例達到了36.8%。原因就在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之後,土地作為生産要素參與社會財富分配。
2003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促進房地産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18號文件),首次明確房地産“支柱産業”地位,提出“房地産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
2001年至2005年之間的漫長熊市過程中,繼大鵬證券宣告破産之後,曾經國內最大的券商——南方證券也在資不抵債後被迫破産還債,曾經的“A股第一莊”德隆係也最終徹底崩盤。A股的嚴冬恰恰醞釀了一場滔天巨變,資金大幅縮水的同時紛紛逃離股市,房地産市場卻逐漸醞釀出一輪又一輪投資狂潮。
國土部要求從2004年8月31日起,所有經營性項目用地一律公開競價出讓,各地不得再以歷史遺留問題為由進行協議出讓。同時要求此後發展商須及時繳納土地出讓金,兩年不開發政府可收回土地。
在“8 31大限”後,我國房地産市場的土地盛宴高潮迭起,全國各地的地王層出不窮。
發展到2009和2010年樓市高漲期時,幾乎所有行業的資金都在瘋狂地加速流向房地産市場。
除了房地産之外,資金的杠桿效應也使得普通行業的資金紛紛改道,週期短、見效快的各類金融衍生産品逐漸成為資金的蓄水池。
十年之後涸澤而漁的A股路在何方
當然,這10年的變化,帶來的不只是高潮,同樣有巨大的衝擊,有痛苦的代價,有蛻變的陣痛。
由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2008年發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007年世界前四名的銀行中已經有3家銀行來自中國。其中,排在榜首的是中國工商銀行,其市值達到近3400億美元。中國建設銀行則排在第二位,排名第四的是中國銀行,而以往一直稱冠世界的美國銀行和花旗銀行則排在第五和第六位。
更具意義的是,中國的銀行不僅在規模上位居世界銀行界的榜首,而且在持續的增長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也正躋身世界銀行界的前列位置。從2008年開始,中國工商銀行便以其驕人的業績年年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銀行。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近年來的業績皆緊追中國工商銀行,令全球同業為之側目。
在借助資本市場實現翻身的金融業背後,A股市場卻在中國經濟連續10年高速增長之後遭遇了回到原地的窘境!
據統計,今年以來,滬深股市整體表現不佳,上證綜指、滬深300指數、深成指、中小板綜指、創業板指等各綜合性指數呈現震蕩下行走勢,截至目前累計下跌20%至35%不等。從總市值來看,今年以來兩市A股總市值從年初的30.3萬億元下降至25.3萬億元,市值蒸發5萬億元左右。
然而,2009年三季度以來的漫漫熊市過程中,令二級市場投資者苦不堪言的熊市卻成為IPO的超級大牛市,市場資金連續遭遇瘋狂抽血,A股正面臨涸澤而漁的窘境。
來自巨靈的數據顯示,2009年7月份滬深兩市恢復IPO以來,滬、深A股市場累計完成720家新股發行工作,累計實現首發募資總額高達9427.34億元。
在創業板開閘、中小板和滬市主板源源不斷地擴容以後,農業銀行(601288,收盤價2.57元)、中國水電(601669,收盤價4.21元)和新華人壽(601336,收盤價26.44元)等一大批大盤股陸續發行,更是對市場投資者帶來不小的心理衝擊,而A股市場則逐步淪為了緊縮背景下暢通無阻的“提款機”。
市場多數的觀點認為,目前A股市場的困境在於,高速擴容與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成為壓制A股的主要力量。但在當前流動性緊張的背景下,管理層更加依賴股市的融資功能為經濟輸血,而冀望社會資金回流股市似乎仍然只是一個夢想,這使得十年之後的A股市場面臨了雙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