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日常生活中,從批發市場到農貿市場,杭城普通消費者結賬時收到一張標明購買品種、單價、重量、金額、購買時間以及追溯碼的“小紙片”,已經越來越常見。
記者從昨天的“杭州市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推進會”上了解到,經過一年多的試點,杭城202家農貿市場與13家批發交易市場裏流通的每一顆青菜、每一塊豬肉都將持有“身份證”。據了解,之後,杭城的餐飲企業也有望陸續加入“溯源體系”,共同抵制“問題肉菜”。
消費者偏愛“溯源”肉菜
餐館食材有望“持證”上桌
臨近下班,徐先生在萬壽亭農貿市場268號攤位上購買了0.718千克的土豆。結賬時,一張印有追溯碼、投訴電話的小票就由攤主劉建軍送到了徐先生的手中。憑着這張“小紙片”,徐先生購買的土豆都能追查得出“前世今生”。與徐先生一樣,購買每天一日三餐的食材,杭城越來越多的市民更喜愛選擇“溯源肉菜”。
據杭州市貿易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杭州市區(含蕭山區、余杭區)肉菜追溯項目預計將覆蓋8家定點屠宰場、19家肉菜批發市場、70余家超市門店、200家農貿市場、8000余個肉菜批發商、12250個農貿市場零售經營戶、20000家餐飲食堂等團體採購單位。據悉,從今年12月起,杭城的肉類蔬菜追溯體系建設由以肉類為主轉向肉類、蔬菜共同推進,並將用三至五年的時間完善這一體系的建設。
此外,記者了解到,繼杭城的農貿市場、批發市場、超市等流通領域實現“有源可溯”之後,通過相關的行業協會、相關的監管部門通力合作,杭城上萬家餐飲企業也有望加入“溯源體系”,從各個環節嚴把食品安全關,保證食材上桌同樣持有“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