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交海外戰績:400多個在建項目零虧損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9日 09: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從成立之初的海外業務陷入低谷、虧損2.3億元人民幣,到目前海外在建400多個項目、合同金額290多億美元,無一虧損報告。幾年來,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在“走出去”的路上,依靠轉變觀念、提升市場佈局、調整經營結構和打造完整産業鏈等一系列措施,在國際建築業取得了傲人的海外戰績。

  “中交是央企,更是能夠把握全球市場機會、應對國際市場挑戰的國際化企業。”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交股份”)董事長周紀昌説,“我們希望到‘十二五’期末,海外能達到30%,屆時,我們海外營業收入要達到1300億元。”

  從扭虧為盈,到全球經濟低迷下仍可承接400多個項目並保持零虧損,中交的底氣從何而來?

  盈利從源頭抓起

  企業“走出去”曾經都有個口號———“搶佔國際市場份額”,即“保本就幹”。但是有份額不代表有盈利,規模的擴張不一定能帶來質量、效益的提升。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對外經濟援助,到八九十年代的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再到新世紀參與國際競爭,企業海外生存環境變了,自身需求也變了。“走出去”不是“守攤子、熬日子”,長期在小型、低端項目中參與惡性競爭,企業既賺不到錢,也提升不了技術與管理,實際上是資源的浪費。

  “我們必須轉變經營理念,創新經營模式。”周紀昌認為,“走出去”的戰略不會變,但是“走出去”的戰術要變。

  首先,不投微利標,從源頭上降低市場風險。

  周紀昌説,過去我們的口號是“不投虧損標”,現在我們提出“不投微利標”,不能撿到碗裏都是菜,拿到項目就行。項目的盈利必須從源頭抓起。國際市場瞬息萬變,而施工項目的週期較長,即使你投標時計算毛利率可以有3%,但受到匯率變動,勞動力、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搞不好最後幾乎全要虧損。

  其次,放棄低價戰,在中高端市場謀效益。如今,中交的市場開發轉為以加大開發政府框架項目等融資項目為主,優化和改善現匯項目為輔。借助中國政府“走出去”的鼓勵政策和“優買優貸”政策,中交股份已成為實施國家項目的生力軍,也成長為基建項目的綜合服務提供商。

  最後,海內外一盤棋,從資源整合中提高效率。目前中交提出了“大海外”戰略,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一盤棋。整合調配中交旗下的全部單位的人員、資金、設備。降低內耗,讓海外經營公司與國內設計、施工隊伍優勢互補,前者發揮開發、投標、索賠的商務優勢,後者發揮現場管理、技術創新、風險控制的實務優勢,從而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優勢互補。

  如今,中交的海外業務不僅規模上去了,而且利潤也保持在10%以上水平。像疏浚業務的規模與盈利水平都達到了荷蘭、比利時等頂尖公司的標準。

  調結構:市場佈局從兩低走向兩高

  據了解,中交過去大部分業務都集中在國內,海外業務不到10%,這種“一頭沉”的比例有很大風險,一旦國內經濟調控緊縮,企業業務會受到很大影響。為了規避單一市場風險,中交已將眼光瞄準了海外。

  在海外佈局上,中交提出要鞏固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繼2008年成功進入中亞、2009年成功進入拉美後,2010年又成功進入東歐市場。目前,中交海外機構達到83個,市場範圍發展到全球70多個國家。

  然而,與中國企業“走出去”歷程一樣,中交曾一直處在“兩低”狀態,即産業鏈低端、市場低端。現在,這一狀態正發生著深刻變化。

  中交旗下振華重工,拳頭産品14年全球佔有率第一,去年卻虧損8億元,直到今年第三季度,振華終於扭虧。振華重工就是在結構調整中成功的例子。

  市場要拓寬,做強主業的同時,向與主業相關的領域延伸。振華利用自身優勢,5年前開始嘗試向大型鋼結構、海洋工程裝備、工程機械等新市場進軍。比如海工裝備,與港口機械在技術路線上一脈相承,但市場更廣、利潤更高。全世界目前有547座沿海石油鑽井平臺,設計壽命約為35年。如今80%的平臺使用週期已超過30年,這意味著一個巨大的市場正在向振華重工招手。

  技術要升級,保持製造優勢的同時,向産業鏈上遊延伸。中交股份于2010年成功收購美國F& G公司。這家佔有全球約1/3鑽井平臺設計市場的公司,讓振華重工一下子站到了産業鏈上遊,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雖然歐美經濟衰退提供了很多並購的機遇,但我們沒有盲目,我們只收購那些有匹配效益與放大效益的企業。我們注重在自己熟悉的市場做自己熟悉的業務,通過有效的外部投資與有效的內部資源整合,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

  目前,振華重工正在美國參與建造舊金山———奧克蘭新海灣大橋,新海灣大橋是世界上抗震等級最高的橋梁,對質量有著非常苛刻的要求,美國人在全球性招標中最終選擇了振華重工。在項目實施中,曾經出現過40多個美國人監督觀看7個振華員工焊接的場景。

  周紀昌説,企業要生存,必須“走出去”,在自己相對窄的市場領域不斷擴大地理意義上的市場。“走出去”要有好業績,又必須不斷調整結構,在自己相對強的技術領域不斷擴寬應用範圍。

  打造完整産業鏈

  中交股份提出,要讓絕大部分子公司都參與海外業務,包括設計、施工、投資,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

  為打造完整産業鏈,中交提出“大公司、大海外”發展戰略:

  從參與度來講,公司絕大部分企業都要參與海外業務;從業務範圍來講,海外業務不但有港口、航道、路橋等主營業務及港機、物流等中交股份的優勢産業,還應敢於涉足新型業務,包括鐵路、機場、水利,甚至包括電力、環保、開發區建設等;從項目的模式來講,不僅是傳統的工程施工承包,還應有EPC、PM C等國際通行的承包形式,不僅有現匯項目,還應有政府框架和各種類型的投融資業務;從市場的區域來講,不僅是傳統的東南亞、非洲和中東市場,還應包括中亞、拉美、歐洲、美國乃至全球的各個市場。

  “過去,我們把海外業務獨立起來,由中國港灣和中國路橋專門做海外經營,它們在海外承包工程,建立辦事機構,拿到工程後自己做,由於人力資源配置不夠,裝備也不夠,所以大的工程它不敢拿,拿了以後很難進行。這種做法不能適應中交的快速發展。”周紀昌説,“在‘十一五’期間,我們提出在整個集團範圍內進行資源更好的配置,發揮海外專業公司在商務談判、聯絡、索賠等方面的優勢,同時發揮國內公司從事設計、施工隊伍的優勢,進行有機整合,‘大海外’格局雛形基本形成。效果出來了,成本降低,可以接更大的項目了,很多商務風險也規避了。”

  周紀昌算了一筆賬,“這幾年海外項目毛利率超過10%。”

  2006年,中交投資有限公司成立,開始走向投資領域。“過去我們修公路,修完就走,也沒想過要參與公路建設投資。現在,我們把産業鏈延伸,從融資開始,到設計,到施工,到管理,到資金的回收,把整個集團所有資源都配置起來了。”周紀昌説,“我們2006年的規劃是,通過10年左右的時間,能夠形成1000億的投資資産,現在看來是完全會實現的。”

  數據顯示,從2006年至今,中交投資有限公司總共投了72個項目,總投資額1872億元。

  “我們還想再收購一個工程公司,面對歐美市場。通過當地公司,我們拓展歐美市場的前景就廣泛一些。”周紀昌對媒體透露,“今年或明年初,要成立海外投資公司,通過海外投資進一步拉動主營業務。”

  我們“走出去”的啟發和經驗,反過來也促進了國內業務的轉型升級。現在,我們在國內市場也加強資産投資,企業的主要資産由原來的施工裝備,變為現在的經營性投資資産,資産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企業競爭力大大提高。

  鏈結: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交股份”)主要從事水運、公路、鐵路、機場等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擁有集規劃、投資、勘察設計、施工、裝備製造、管理運營為一體的交通基建産業鏈,是我國交通基礎建設行業的龍頭企業。

  2011年,中交股份列《財富》雜誌“世界500強”第210位,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9位。2011年,美國《工程新聞記錄》雜誌發佈世界建築企業排名,中交股份連續五年居全球最大國際工程承包商中國企業第1名。

  2010年中交股份完成營業收入2736億元,同比增長19.7%;股東應佔利潤94,同比增長38.3%;納稅120億元。中交股份全年交工驗收項目合格率100%、全年竣工項目優良率100%,並超額完成中央企業第三任期節能減排目標。一年內,中交股份接收應屆畢業生6949人,吸納農民工就業超過50萬人次。

  成立6年,中交股份連續6年被國家考核為A類企業,連續兩個任期授予“業績優秀企業獎”和“科技創新特別獎”,入選第三批“國家級創新型企業”。

  2005至今,中交股份先後榮獲2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0項魯班獎,30項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85項國家優質工程獎(其中金獎11項),67項國家級工法,獲得567項自主知識産權專利。

熱詞:

  • 戰績
  • 中高端
  • 走出去
  • 虧損
  • 在建項目
  • 股份
  • 中交股份
  • 抗震等級
  • 世界500強
  • 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