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李域
一葉知秋。
在大多數人翹首期盼年終獎的12月裏,遭遇熊市的券商“降薪潮”輪迴再次來臨。
12月7日,幾位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國內大型券商中信證券(600030.SH)將自本月起對部分員工實施減薪計劃,以節約成本,下降幅度為20%左右。
同一時間,南方某上市券商內部人士也表示:“公司內部績效工資已經停發,年終獎也被取消”,但暫時沒有傳出降薪的消息。
事實上,2011年A股熊市導致成交量不斷萎縮,券商營業部舉步維艱,證券公司業績也遭遇“滑鐵盧”,有券商已對一線營銷人員進行整合,全國多家券商都對部分員工的薪酬加以調減。
因此,券商人士認為這次降薪可能會帶動行業普遍降薪,“目前二級市場不好,中信證券本次降薪是公司要給股東一個交待,同時也讓各部門之間的平衡。”
降薪裁員過冬
2011年下半年,關於各大券商降薪的傳聞不斷。
知情人士介紹,國信證券今年對保薦代表人薪酬進行改革,將保薦代表人的基本年工資由150萬元降至70萬元,與此同時,項目簽字費則有所提高。
這可以算是券商降薪的開始。隨後中信證券傳出對投行部門的薪酬制度進行適度調整,保薦代表人的薪酬水平可能會下降20%-30%。
實際上,中信證券的降薪延遲至12月。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2月7日,中信證券2011年為首發、增發、配股、可轉債發行和債券發行主承銷商承銷的數量排名行業第一,共承銷64家,佔7.556%的市場分額,主承銷金額也排名行業第一,共計1630億元。
但投行的強勢沒能挽救中信證券員工的錢包。
“降薪並不出乎意料。”某券商分析師認為:“大券商養那麼多保代、准保和其他投行員工是一筆大開支。而投行是週期性行業,行情或預期不好,為節省人力成本降薪很平常。像國信等投行部門龐大的券商在2008年熊市中也曾出現普遍降薪的情況。”
的確如此。中信證券2008年曾遭遇降薪,公司董事長王東明曾在公司內部通訊中表示,他對中國股市的中短期前景都不太樂觀,中信證券目前不考慮裁員,只是用減薪來節約成本。
不僅僅是中信證券,據記者了解,一些剛剛上榜新財富的證券分析師,預期中的加薪也難以實現。“而一些分析師還到我面前説,怕是要失業了。”一位券商內部人士表示。
總部位於上海的某券商高管向記者表示,國內降薪多以大型券商為主。“牛市中,為了搶佔市場份額與開設創新業務,恣意擴張、高薪攬才。但到了熊市,這些人力資源反而成為了他們的累贅。”
在內地投行遭遇降薪潮之際,外資投行的日子也很悽慘。
12月2日,西班牙第二大銀行BBVA(中信銀行外資股東)向香港辦公室部分員工宣佈裁員,據知情人士透露,此輪裁員主要涉及十多個交易部門職位,包括至少6個固定收益交易員。
有香港券商人士表示,年底可能還有外資投行有裁員意向。
業績寒流
造成中外投行普遍降薪的原因,是他們遭遇業績寒流。
業內人士透露,2011年下半年以來新股審批的節奏逐漸放緩,不僅如此,由於二級市場的低迷,新股發行市盈率也在下降。這意味著投行承銷的項目數量和收入的雙降。而在2010年,由於新股,尤其是創業板的高市盈率發行,超募現象非常普遍,中小板、創業板項目的平均承銷費率在4%左右,券商對超募部分還要收取5%-10%的費率,因此券商投行業務收入井噴。
但好日子不長。
2010年,由於新設營業部條件的放寬以及新增客戶的減少,券商經紀業務競爭尤為激烈,佣金率進入下行通道。“目前行業平均佣金大概只有千分之一到萬分之八,而像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券商集中城市,可能只有萬分之三到萬分之四。”一位券商從業人員表示。
行情低迷除了經紀業務外,自營業務也大幅下降拖累證券公司整體業績。
“短期內還看不到業績轉好的跡象,證券公司只能節衣縮食。”深圳某券商人士表示:“經歷過熊市的證券從業者對降薪已經有免疫力了,大部分員工對年終獎已是毫無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