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乳品新國標再次引發熱議,諸如“乳品相關標準被大企業綁架”、“部分企業私下接觸專家”“關鍵性指標在最後一刻被推翻”、“要求公開乳品新國標起草過程”等不絕於耳。
對此,有網民認為,乳品新國標再次引發爭議,除本身存在問題外,深層次原因是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也有網民表示,國家標準是“公器”,化解質疑必須從標準制訂程序、原則入手,制定細節也應向公眾公開。
對乳品新國標有疑惑
有網民總結了新國標存在的三大問題:一是“新國標”涉嫌被大企業綁架;二是新國標討論形成的終審稿中兩項關鍵性標準(即每毫升鮮乳含有的菌落不超過50萬個、每 百 克 鮮 乳 蛋 白 質 含 量 不 低 于2.95克)在最後“被神秘翻盤”,有暗箱操作之嫌;三是具體起草單位和個人並沒有公開,標準制定過程不透明。
署名“大臉娃”的微博指出,從最受關注的兩個指標之一生鮮乳菌落數來看,按照某些專家的説法,老國標將菌落總數分4個等級,一級低於50萬個/毫升,四級低於400萬個/毫升。新國標將最低門檻調整為200萬個/毫升,實際要求更嚴了。但要知道,歐盟與美國的此類標準是10萬個/毫升,相比較而言,顯然我們的標準非常落後。而生乳蛋白質含量每100克不低於2 .8克,比原來標準降低。
署名“碗麵茶”的微博指出,雖然按照有關部門負責人所言,企業代表只參加了食品安全標準的立項與起草環節,根本沒有參與徵求意見、審評報批等環節。但最終的菌落總數標準與企業起草標準暗合,恐怕不是偶然,據此稱乳業巨頭綁架了乳業新國標並不為過。而衛生部官員的回答,只是就乳品新國標的制訂程序正當性而言的,並沒有提及乳品新國標的某些關鍵數據是否體現了乳業巨頭的意志,而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答疑解惑不到位
不少網民指出,乳品新國標與其説是指標上碰了質量紅線,不如説是制定和實施過程碰到了社會信任這個“新門檻”。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一個行業規範,至今標準仍與國際水平有差距,在公眾心裏埋下了不信任的種子。
署名“魏英傑”的博客指出,乳品新國標已于去年3月公佈,為何一年多來質疑之聲不絕於耳?一者,是因為許多人受專業限制,看不懂新國標。而這又説明,對於新國標的解釋和宣傳工作仍然做得很不到位。二者,這也表明了公眾對新國標的高度關注。畢竟,新國標關係到公眾能否對國産乳製品重新恢復信任。三者,這還反映了新國標制定過程不夠公開透明,這才導致公眾疑慮重重。可見,新國標能否取得公眾信任,還得看接下來相關部門怎樣做好解釋工作,或者接受質疑,重新審視、修改乳品國標。
署名“王中王”的微博也指出,本次爭議焦點已從標準本身是否合理髮展到標準制定的程序性問題。從表面上看,乳品新國標的確存在未公佈起草單位、主要起草人等程序缺陷,必須改進。但從深層次看,新國標多番爭論仍未平息,還與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社會上存在的普遍不信任情緒有關。
最佳方式是“透明公開”
有網民指出,我國食品標準制訂中的“風險交流”工作並沒有很好開展,國家標準最終服務的是全體公民的安全健康,因而要更多吸納民意,不能只由監管部門和企業“説了算”。
署名“天壇地壇”的博客指出,其實,讓企業參與並不是壞事,因為企業了解市場前沿狀況,可以給相關部門提供行業需求、專業標準等信息。對於老百姓來説,誰起草,問題並不大。重要的是,不能光是允許企業參與進來,卻把消費者或中立的科研機構排除在外。
署名“概念改念”的博客指出,把乳品新國標的制定比喻成一場投票,如果只有企業、政府部門和專家手頭才有投票器,勢必會加劇受新國標影響最大的消費者的不信任感,導致他們用腳投票。新國標之所以屢受質疑,原因就在這裡。而若想找回信任感,最重要的是增加信息透明度。
(記者 夏保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