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廣西柳州:打造民族女子手工作坊 帶動婦女居家就業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7日 15: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南寧12月7日電(記者鄒婷玉)“繡字要多費點時間,必須一針跟緊一針,差一點都不好看……”這位正在與人分享繡球製作心得的婦女,名叫陸愛全,是廣西柳州市柳南區車輛廠社區居民,本是全職家庭婦女的她,經過民族女子手工作坊多次培訓,她已是大家眼裏的巧手“繡娘”,香包、繡球、勾包、草凳等,都是她的“拿手好戲”。

  3日,記者走進民族女子手工作坊,充滿熱烈、開朗民族格調的壯錦、富有廣西濃郁民族風情的傳統繡球、純手工立體勾花女包等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一一映入眼簾。

  柳州市柳南區車輛廠社區成立民族女子手工作坊後,充分發揮一些轄區居民的民族刺繡特長,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家庭婦女等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居家就業。

  “在失業人員能獨立製作的基礎上,手工作坊長期免費提供原材料,以居家製作的生産模式,對製成品予以回收。”車輛廠社區黨總支部副書記馮俐向記者介紹,為免去“繡娘”的後顧之憂,在當地統戰部門的幫助下,社區還負責為製成品尋找銷路。

  “現在每月能有幾百塊錢收入,足夠貼補家用的了。”因為身體不好,陸愛全沒能出外工作,一直在家帶小孩、做點家務。“如今在家門口免費學到了手藝,還領到了人生第一筆工資!”説話間,年近五十的陸愛全,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

  “工作環境十分和睦,由於沒有上班時間和地點限制,家裏老人、孩子都可以兼顧到。”正在學做勾包的柳南區永前西社區居民費明菊,曾是一名下崗女工,她對記者説,下一步她還要學富有廣西特色的繡球工藝。

  “一年多來,手工作坊開展各類培訓活動20多次,培訓人數達1500多人次。許多失業人員通過培訓掌握一至多門技能,實現了居家就業。”馮俐説,“有40多名婦女以製作繡球作為主要收入來源,隨着製作工藝水平的提升,手工作坊的繡球訂單不斷,甚至走出國門,遠銷海外。”

熱詞:

  • 手工作坊
  • 女子
  • 就業
  • 居家
  • 民族風情
  • 繡娘
  • 柳南區
  • 婦女
  • 女包
  • 黨總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