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醫院市場分割導致藥價“虛高”“虛低”共存
日前,第66屆全國藥品交易會在河南省鄭州舉行,全國10萬醫藥人士齊聚中原。針對近日頻頻揭露暴利藥事件,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醫院市場被分割成兩塊,二級以上公立醫院“以藥養醫”機製造成藥價虛高頑疾仍存,二級以下基層醫院則由於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而引發藥價虛低。
醫藥行業正呼籲用《生産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替代基藥招標的雙信封制。伴隨基本藥物制度相關配套政策調整,擴大實施範圍,調整目錄和招標政策,或將成為解決“藥價虛高”與“藥價虛低”兩個極端問題的一個契機。
基藥目錄不斷擴張政策被指“天生不足”
基本藥物制度是新醫改的“重頭戲”,但在三年的新醫改過程中,僅僅是基藥目錄的制定就不斷“朝令夕改”,至今仍在不斷調整當中。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認為,基藥政策本來就“先天不足”,“基本醫療病種目錄缺位,才導致基本藥物擴張無邊界。”
據了解,基藥制度是2009年8月國務院醫改辦正式啟動的新醫改重頭戲之一,涉及基藥目錄出臺、國家統一定價、地方政府集中招標採購、全國二級以下基層醫院零差價銷售和醫保高報銷比例等配套政策。
自國家公佈307種基本藥物目錄以來,基藥目錄一直在不斷擴大。2009年,衞生部先出臺了涵蓋307個品種的基層版基藥目錄。隨後各省又出臺了“省增補”的基藥目錄,每省平均增補188個品種,總計達5315個。增補以後,安徽又率先推出“省增配”基藥目錄,增配的基藥數目多達5488個。以後可能還要將糖尿病、癌症等用藥也納入基藥目錄,出臺一個所謂的“完整版”基藥目錄。
於明德表示,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調研發現,基藥目錄不斷擴張背後,其實就是基藥銷售零差率影響了基層醫生用藥的積極性。“醫院補償不到位,省裏還好,市裏就不到位了,到了縣裏就更不用説了,完全沒照顧到基層醫生的利益,醫生當然不願意用基藥了。”
國藥控股高級顧問幹榮富認為,實際上醫保甲類目錄與國家307種基藥都是全額報銷,根本沒有必要搞成兩個獨立的目錄。“307種的基藥目錄要擴容,不能超過500多種的醫保甲類目錄,或者就以醫保甲類目錄為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就行了。”
基藥價格“虛低”致斷供局面或將改變
雖然基藥品種一直在增加,但許多基藥産品卻面臨價格與成本嚴重倒挂,因而中標後無奈斷供的問題。廣藥集團潘高壽副總經理程宏輝就坦言,潘高壽的蛇膽川貝液入選基藥目錄,一支藥的原材料採購平均成本價就要0.46元,但在一些省份同種産品的中標價才0.35元,“根本沒法做。”
於明德認為,當初制定基藥制度時要求質量優先、價格合理,但執行中已變成了質量合格、價格優先。目前基藥招標中“質量+價格”的“雙信封”制度實際上是“單信封”,——即唯低價中標。
據申銀萬國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羅鶄介紹,安徽基藥招標實施一年的數據顯示,安徽全省採購金額只有10.97億元,而當初的設想全國採購量為1000億,安徽曾承諾的採購總額高達388億元。“可見實際採購金額是非常非常低的”。
“最低價格中標是錯誤導向。”於明德説。基本藥物中標價“虛低”導致了包括生産企業斷供或使用低劣原料以降低成本等問題,此前“普藥大王”蜀中制藥蘋果皮風波、心臟手術用藥魚精蛋白斷供等事件都可見一斑。為此,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經過徵求意見起草了《生産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希望用其取代目前的“雙信封”制度。“目前方案已經交給醫改辦評審”。
南方日報記者 牛思遠 發自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