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富豪移民潮:流失的不僅僅是錢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1日 17: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燕趙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些富豪不是在移民,就是在通往移民的路上。”民諺雲。

  2011年10月29日,胡潤研究院聯合中國銀行私人銀行發佈《2011中國私人財富管理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14%的千萬富豪目前已移民或者在申請移民中,還有近一半在考慮移民。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一股來勢洶湧的移民潮再次興起。

  富豪們為什麼要移民?

  優質的教育、潔凈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完善公平的法制環境以及讓富人們最迫切需 要 的 安 全感……

  作為移出地的中國,正在面臨資金和社會精英階層的集體流失。

  這是一個值得警醒的現象。

  移民背後的考量

  根據胡潤介紹,中國企業家之所以選擇移民,主要出於以下幾點原因考量:子女教育、醫療體系、環境質量、食品安全、出入境自由以及資本抗風險性等。

  北大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在談到對投資移民的看法時提出,此次移民潮與前二次相比,在主觀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是在無外界壓力的情況下,遵照自己意願的移民行為。

  在夏學鑾看來,前二次移民潮的出現,皆有社會背景下的不得已性。如:改革開放初期,很多人是出於海外尋親目的選擇移民,這種選擇是為了家人不再天各一方,能夠一家團聚。而現今的富豪投資移民,則沒有上述二次移民的不得已情節,實屬個人意願下的選擇,是極端的個人本位主義。

  夏學鑾表示:“作為一個曾訪問過多國的學者,我可以説,國內很多人的移民理由實則是一種圍城效應。”夏學鑾指出,美國的轉基因食品更多,如果出於食品安全考慮,則移民美國的人更應該擔憂。同時,美國的治安在全球發達國家治安排名中十分靠後,作為首都的華盛頓時常有槍擊事件發生,嚴重者甚至演變為一場槍戰。一些企業家認為外國的月亮必定比中國圓,是一種未經過調查的極為盲目的判斷。

  通過對一些移居海外個案的採訪,記者發現,大多數35歲之後移居海外的人,移民後都會産生極大的心理落差,即使是一部分語言基礎良好且具有國際化教育背景的人,在長居海外後,也會有強烈的不適應感。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來自語言優勢的弱化。

  其次,巨大的文化差異和生活圈子的變化,也是導致移居人群缺乏幸福感的主要原因之一。據有關人士透露,在澳大利亞,因為有政策規定必須五年內在澳洲住滿兩年,才可取得永久居留權。這種政策被很多人稱為“移民監”,甚至出現過為拿身份坐“移民監”而身患抑鬱症的案例。

  部分接受採訪的移民企業家明確向記者表示,偶爾去移民國消遣一下,感受異國情調尚可,長期的國外生活則很讓人崩潰。這種情況下,移民身份只是一個方便出入境的配置而已。

  從出國熱到移民潮

  拋開白皮書與財富報告中的數據,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幾次出國熱與移民潮有目共睹。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次的特點也不盡相同。

  最早的出國熱,始於改革開放之初的70年代末期,大批在國內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為了進一步深造,而走出了國門。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其直系親屬及配偶因歷史原因長居海外,使其選擇尋親移民。

  在今年8月由國務院僑辦與華僑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的《華僑華人藍皮書》中,引用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公佈的數據:自1978年至2009年底,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的總數為162.08萬人,留學回國人員49.74萬人。加上因配偶、子女探親或移民等事由出境,在國外接受高等教育後留在當地的30多萬,通過留學途徑出國並轉為移民的人員總數在60萬以上。

  90年代初,由於西方國家技術人才市場的龐大缺口,大批中國技術人才以技術移民的方式走向了世界各地。究其原因,主要是當時一些西方國家生活質量高、就業機會多所致。大批的技術移民導致中國精英人才的大量流失,但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認為,當時知識文化精英大量技術移民,究其原因,是因為當時國內的社會大環境,並沒有他們能夠施展發揮所學的土壤。

  近年來,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一些歐美發達國家為改變國內經濟低迷、市場疲軟的現狀,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投資移民新政策,放寬移民條件,以便吸引其他國家民間資金,帶動本國經濟。這在客觀上也構成了促使中國企業家移民的條件。據夏學鑾回顧,中國企業家移民趨勢最早開始於2000年左右,自2002年美國投資移民新政策出臺後,中國企業家投資移民比例開始逐漸遞增。

  面臨大量資金或精英的集體流失?

  胡潤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從統計數據來看,中國企業家投資移民主要傾向於美國、加拿大和新加坡,隨後是英國、澳大利亞和一些其他歐洲國家。

  對於目前國內富豪的投資移民行為,社會各界看法不一,評判標準也各有不同。胡潤在接受採訪時提出:“企業家將其資産從國內的實體經濟,轉向國際範圍的投資項目,是其自身發展的必然。”

  胡潤表示,參考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家成長史,我們可以看出,目前中國企業家以房地産、製造業為主的盈利模式,實為企業家成長的初級形態。企業家們將自己涉足的領域從本土轉向全球大市場,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從長遠來看,這也是一種資金在全球宏觀範圍上的大循環。

  至於投資後的移民行為,很多企業家解釋,是因為拿到國外身份後,便可以在國外享受一系列優惠的投資政策,更利於其海外業務的順利進行。資料顯示,所謂投資移民,國內大部分做此選擇的企業家只是取得了國外的永久居留權(俗稱:綠卡),並未放棄中國的公民身份,而這部分人中的85%,大部分時間還是生活在國內,其大部分資金與産業主體也依舊在中國。

  但同時,外聯出國顧問集團的副總裁陳偉琪也向記者透露,國內很多富豪選擇投資移民,其更傾向於移民而非投資,相當一部分富豪將移民國設定的投資資金最低門檻,當作購買國外身份的成本。很多企業家認為,拿到國外綠卡,只是為了方便自己今後在居住地上多一個選擇。

  值得擔心的是,作為移出地的中國,是否正在面臨大量資金或社會精英階層的集體流失?

  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了《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就表達了此類憂慮。

  該報告顯示,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移民輸出國,目前約有4500萬華人散居世界各地,流失的精英數量居世界首位。

  學者們還有一個擔憂在於,富豪移民一旦成潮流,不但意味著精英和財富的雙重流失,而且還可能産生某種示範效應,對社會其他階層造成負面影響。 (《新民週刊》)

熱詞:

  • 移民輸出國
  • 中國富豪
  • 移民身份
  • 移民潮
  • 移民監
  • 新民週刊
  • 2011中國私人財富管理白皮書
  • 華僑華人藍皮書
  • 全球政治與安全
  • 胡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