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德班氣候大會或促産業新機來臨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1日 17: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1月2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德班氣候大會)在南非開幕。雖然目前看來,本次峰會能否最終産生有效力的強制性決議、《京東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及長期合作行動能否存續等關鍵議題的談判走勢依然不甚明朗,但節能減排已經成為世界共識。面對共同的氣候危機,無論是制度設計還是技術支持層面,挖掘節能減排帶來的新商機,並將之落實到企業顯得至關重要。

  本次峰會引人關注的一個地方是,由於業內人士多對在德班大會就 《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及長期合作行動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協議持悲觀態度,CDM(清潔發展機制)這一依附於《京都議定書》的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機制能否存續陡增變數。

  筆者以為,雖然近年來中國CDM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但整體看來,中國依然是CDM項目的受益者。根據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統計的數據,截至11月28日,中國共有1679個CDM項目成功註冊,佔東道國註冊項目總數的46.39%;預計産生的二氧化碳年減排量共計346萬噸,佔東道國註冊項目預計年減排總量的63.82%。同樣,對於發達國家來説,CDM是其低成本減排的有效國際機制。因此。這一機制應該繼續存在下去,使更多的國家參與。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京都議定書》存在制度設計上的漏洞。例如,其對發達國家的“賣空現象”沒有相對應的控制機制:如果發達國家把得到的減排份額賣出去但自己沒有減排,《京都議定書》對這種行為缺乏徹底約束。“承諾期存儲量”只能起到部分約束作用;對於熱空氣的買賣,《京都議定書》也沒有給予説明。如果這些盲點在德班氣候大會上能夠“破冰”,那將有可能引發中國CDM市場新一輪火爆,也為國內碳市場的啟動增添動力。

  除了CDM這一相對新興的業務,筆者也觀察到,隨著氣候危機的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注重企業環境責任。他們將應對氣候變化視為自身實現新一輪發展的驅動力,通過技術與制度的創新與變革,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收益的雙贏。據搜狐綠色消息,來自建築、交通、食品飲料、可再生能源、消費品、農林、金融等行業的中國企業,將在德班氣候大會期間聯合簽署一份工商業行動宣言書。他們宣稱,取得可持續發展需要新的合作和商業模式,全球工商業及其依存的人類社會必須採取行動,開始改變。

  令人欣喜的是,工商業的舉動不僅僅是表明姿態,更有實實在在的內容。比如,建築業宣佈,截止到2020年,降低新建築溫室氣體排放40%,提高現有建築能源效率40%。他們還呼籲,各國政府應為其建築存量設定操作性的目標;建築領域應當與能源領域更有效地合作,建立優化使用率結構,促進能源效率和鼓勵社區的分散式技術;此外,建築表現的數據應當可獲得、匯總,並報告;可持續建築的開源設計、特定氣候區的最佳實踐和原型以及現有的表現信息和建築方案都應當可以獲得;貸款保障和專項基金應當幫助克服投資建築環境工程技術的可預見風險。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不論國際氣候談判談不談、談多久,中國企業踏踏實實節能減排都是應有之義。德班氣候大會或許不會産生令各談判方都滿意的結局,但也許能使主要溫室氣體排放源借此認識能源、環境的危機程度,並做出改變。這意味著整個産業的提升新機或許即將到來。(杜悅英)

熱詞:

  • 京都議定書
  • 德班
  • 可持續建築
  • CDM
  • 新機
  • 大會
  • 破冰
  •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京東議定書
  • 溫室氣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