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經濟網11月30日訊 10月中國外匯佔款負增長248.92億元,為4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外匯佔款負增長,意味著基礎貨幣存量減少,通貨膨脹壓力正在消退。外匯佔款負增長表象的背後是,貿易順差逐步減少,資本外流增加。對此,經濟學博士,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輯劉杉發表博文表示,外匯佔款負增長或預示著人民幣升值週期即將結束,中國經濟將出現新特點。
劉杉分析指出,如果人民幣升值週期結束,中國經濟將出現以下特點。
特點一:經濟低通脹低增長。
外匯佔款負增長,將使貨幣存量減少,依靠高投資和出口的增長不復存在,宏觀經濟進入依靠內需的緩慢增長時代。
特點二:人民幣資産重新定價。
隨著外匯佔款負增長,貨幣存量增速得到抑制,推升資産價格的貨幣力量不復存在,資産品價格失去了上升動力。一旦先知先覺者競相拋貨,資産價格必然從高位回落,進而出現大幅調整局面。
特點三:人力替代資本成為增長因素。
貨幣增發減少,資金供給緊張,資本密集型投資將受到抑制。從增長角度看,以人力替代資本,或成為短期維持增長的重要手段,而勞動力需求增長,將導致人力成本增加,進一步推動工資上漲,而這將改變收入分配方式,經濟增長紅利向勞動要素傾斜。
認識到中國經濟出現的新特點,“保增長”就不可亂加碼,宏觀政策就不可過度放鬆。目前經濟下滑,是宏觀調控必然結果。在各界強調“保增長”過程中,貨幣政策不能急於放鬆,政府改革不能遲緩,“再平衡”也不該中斷。維持一個穩定有序的慢增長,比一哄而上的“強勁增長”要有價值,更能持續。
作者簡介:
劉杉 經濟學博士,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輯
原文網址:
http://liushan.blog.sohu.com/195526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