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經濟網11月25日訊 中國央行數據顯示,10月中國外匯佔款負增長248.92億元,為4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外匯佔款負增長,意味着基礎貨幣存量減少,通貨膨脹壓力正在消退。經濟學博士劉杉發表博文指出,儘管美國依然對人民幣匯率不依不饒,但人民幣內在升值動力正在消失,短期或結束升值周期。
劉杉指出,由於歐債危機,中國出口呈現不斷下滑局面,同時進口依然保持較高增速,這使得貿易順差逐步減少,10月貿易順差為170.33億美元,低於市場普遍預期。而歐債危機也導致歐美市場流動性緊張,熱錢回流現象出現。資金外流也意味着外資不看好人民幣升值。11月24日境外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NDF也顯示,未來1月到2年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逐漸走低,顯示遠期市場出現人民幣貶值預期。這些跡象表明,中國爭取實現貿易收支平衡的努力已經達到效果。考慮到全球貿易在一定時期內都難以恢復到危機前水平,中國出口快速增長幾無可能,人民幣升值周期或將結束。
劉杉表示,如果人民幣升值周期結束,中國經濟將出現新的局面。
其一,通貨膨脹動力減退,經濟進入低通脹低增長階段。
其二,資産盛宴結束,資産價格下降不可避免。
其三,價格關係重新調整,人力成本提高。
無疑,儘管全球經濟再平衡過程尚未結束,主要經濟體仍受困於債務危機和經濟不振,但中國經濟調整已然出現好的跡象。雖然宏觀經濟出現下滑信號,但應該認識到,經濟放緩是結構調整的結果,是必須的。如果説天下沒有免費午餐的話,那麼,中國再平衡的午餐,就需要經濟放緩來買單,而這個價錢是合理的。
作者簡介:經濟學博士,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輯
原文網址:http://liushan.blog.sohu.com/194756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