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養孩需花上百萬 80後白領進入奴時代如何脫困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30日 10: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房奴、車奴、孩奴、股奴、卡奴、節奴……突然一夜之間,職場人發現自己不經意間進入了“奴時代”,並且有了一個新名詞--白奴。 “不好意思,從今天起我做房奴了,吃喝玩樂的以後少喊我。”這是無奈的聲音。“成孩奴了,沒辦法和你們瘋玩了,我要照顧小寶寶了。”這無奈的聲音中又好似多了分幸福。做新式奴隸,到底是無奈還是幸福,抑或有更複雜的心態,本期週刊和你一起探討。

  現象:職場人高調走進“奴時代”

  2009年,在房價不斷攀升的狀況下,電視劇《蝸居》讓很多買不起房或者剛剛湊夠首付走進“房奴”行列的年輕人找到了共鳴,大家討厭當房奴,大家痛恨房地産商,可大家又拼了命似的給自己套上枷鎖,有的甚至是掏空全家三代人的積蓄,再借外債。記者身邊的一位朋友,看中了一套軍産房,比市場價便宜三分之一,但必須分兩次付清,衝動中的他開始瘋狂借錢,包括好多年都不聯絡的高中同學,結果還真借夠了一半,只是剩下的一半讓他感到不知所措。

  2009年年底,網絡上一則《80後孩奴媽媽曬百萬賬單,你還敢要孩子嗎?》又引發了一場關於“孩奴”的討論。此帖一齣,引起深有同感的媽媽們紛紛抱怨養孩子經濟成本高,時間成本高,以至於在工作中都膽戰心驚,生怕有差錯,斷了孩子的口糧。2010年春節剛過,又有熱心的職場人開始大曬春節中的各種開支及人情往來,結果有人竟將攢了一年的錢奉送出去,直喊春節為“春劫”,自己也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節奴”。至於“卡奴”、 “車奴”,其實由來已久,只是在這種“奴時代”的熏陶下,又開始大放異彩。此外,在“奴文化”的影射下,也衍生出其他新名詞,比如“班奴”、 “情奴”等。這不是一場簡單的造詞運動,這裡麵包含著職場人難以言説的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

  觀點PK臺:

  做新式奴隸,無奈還是幸福

  正方觀點:“奴”也幸福

  確切地説,西西還不是房奴,她暫住在租來的房子裏,剛生完孩子的她正在休産假,兩人在今年初看中了郊區的一套房子,已經付了首付,明年才開始供房。不過,西西高調地宣稱自己已幸福地進入“奴時代”。

  “其實網上有些過於誇大80後的各種主張了,那些可能只是一種牢騷。”西西説,自己看到“孩奴”這個概念時認真地思索了一番,難道養個孩子真的會讓80後恐懼得患憂鬱症嗎?可自己卻明明從孩子身上得到很多快樂,雖然每天忙碌得連收拾自己的時間都沒有,可看到孩子第一次微笑,第一次翻身,西西的心裏像吃了蜜似的。

  “很多人説自己成為孩奴是因為被鉅額的育兒費用所累,其實,如果心態端正的話完全可以省很多錢,在寶寶吃的奶粉上我不敢大意,儘量是買進口的,有質量保證,可是在穿衣上我就變成一個吝嗇媽媽。”西西説,孩子快半歲了,她基本沒為他買過衣服,大多數都是朋友、同事送的,雖然舊點,但也合身。此外,西西也不打算送孩子去各種早教中心,即使上小學以後,也不勉強他參加各種培訓班。

  雖然暫時全職在家,但西西的錢包裏還是像上班時裝滿各種卡,信用卡、打折卡、會員卡、積分卡等。“很多人因為卡太多或控制不住透資消費,無奈地成為卡奴,但合理應用各種卡,確實能得節省一小筆錢。”在購房簽合同時,西西將30萬的首付全部打入信用卡,再通過刷卡付賬,結果高積分為她換來了一台冰箱,興奮之餘的西西從此喜歡上鑽研各種卡的優惠內容,但她把持一個原則,那就是透支絕不超過500元。在規劃與理智中,西西的“奴生活”反而多了奮鬥的樂趣。

  反方觀點:“奴時代”無奈而辛酸

  30歲的外企白領小蘇在春節後特別鬱悶,甚至有些不知道前途在哪?原因是妻子懷孕了,就意味著整個家庭的收入要減半,如果再有突發情況,房子有可能斷供。

  2008年4月份,小蘇看上了珠江新城的一個樓盤,每平方米2萬元。“我一個月工資一萬元,老婆5千多元,本來在比較偏遠的區買套房還是可以的,可在看房子的過程中,不自覺地要求越來越高,最後還是決定一次置業到位,現在月供8000元。”當上房奴的小蘇和老婆開始節衣縮食,可這不期而至的小生命卻讓小蘇為難了。

  除了“房奴”的枷鎖外,小蘇還被“車奴”深深套住。

  車子是5年前買的,是比較便宜的賽歐。可是,自從住進珠江新城後,小蘇覺得自己的廉價車子再難開到別人面前,有時候乾脆就讓它長期在車庫裏休息,“當二手車也賣不了多少錢,因為這款車型已經停産了。”小蘇無奈地嘆息道,早知今日的窘況,還不如當初減少慾望,做個低級的“白奴”,憂愁或許會少很多。

  社會學家觀點

  “奴時代”:消費主義引發的必然産物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社會學老師陳勝指出:所謂的“奴現象”是人們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壓力遠遠超過他們承受能力的集中體現,這種現象的出現並非偶然,也不是説80後的特有壓力,而是與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社會轉型過程有著緊密的聯絡。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金融危機以後,國家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內需以刺激消費,消費主義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逐漸在中國出現,並且不斷發展壯大,人們通過預支未來的收入來滿足今天的各種慾望。但是未來是有風險的,人們為了滿足慾望到處“血拼”的同時不得不考慮一系列現實而嚴峻的問題:丟了工作怎麼辦?病了怎麼辦?這些不確定因素就像一座座大山一樣壓在提前消費的人們身上,本來是為了追求生活質量,結果反倒成了生活的奴隸。

  量力而行,樂觀擺脫“奴時代”

  “可以説,奴時代的出現是由傳統社會轉向風險社會的正常現象。”社會學博士黨西民談道:“奴時代”到底體現了多大的社會矛盾,要一分為二地看:一種情況是:這類人工作能力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他們通過按揭、貸款可以提前享受洋房、靚車,不是真正的“奴”,他們大多是以自嘲口吻或者是附和大眾的心態自稱為奴,或者只是口頭牢騷而已,其實他們並沒有被“奴時代”所累。另一類人就是支出超過實際消費能力,盲目跟風走進各種奴生活,等到出現一點突發事件就茫然不知所措,此後就會怨天尤人。不管哪種情況,除了其負面的影響外,職場人不妨樂觀對待這種現象,首先,剛走上工作崗位,還沒被貼上“奴”標簽的年輕人還是羨慕走進“奴時代”的人,最起碼,這些人處於社會潮流之中,多少有了一定的資本;其次,有壓力才有動力,30多歲的年輕人,正是奮鬥的好時機,給自己一點激情,一點緊迫感,才能不斷創造佳績。陳勝老師則指出:不盲目攀比、量力而為的消費行為應該是值得推崇的生活方式,而且這也符合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熱詞:

  • 奴時代
  • 80後
  • 房奴
  • 養孩子
  • 卡奴
  • 職場人
  • 白奴
  • 寶寶吃
  • 血拼
  •    

    搜索更多奴時代 80後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