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貨為何愛穿“特供”馬甲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9日 09: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如果國家品牌的公信力也陷入所求利益最大化的商業漩渦中,就會將公權力帶入“品牌公地”的境地。

  近來,包括三元、魯花、王老吉、椰樹在內的諸多知名品牌紛紛更換含有“專供”、“專用”等字眼的産品外包裝,來不及更換的,則用貼紙遮住“人民大會堂宴會用油”等字樣,如同救急的創可貼,醒目而扎眼。

  如此多的大品牌、如此大規模的換“包”工作,標誌著市場上的品牌“去特化”開始真正變為了現實。

  9月以來,國家工商總局等4部委開展了清理整頓部分商品包裝、標簽上濫用“特供”、“專供”標識的專項行動,重點排查白酒、葡萄酒、啤酒、茶、食用油、乳製品和飲料等日用消費品。

  其實“特供、專供”並非一個自然形成的市場概念,“人民大會堂”、“國宴”這些字眼標誌具有特殊的政治含義。中國品牌樂於捆綁“特供”,除了不自信的心態,長期以來的官本位文化也使得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迷戀于“特供、專供”所帶來的“尊貴、品質、安全、身份象徵”營銷虛榮溢價。

  再加上國産品牌的質量問題一次又一次放大了民眾的消費焦慮。小到奶粉,大到動車,質量這一産品的主要訴求,似乎成為了國産品牌的阿喀琉斯之踵(指致命的弱點、要害)越來越令人擔心。

  中國品牌不實現從官本位的文化向商業化的社會轉變,無異於“飲鴆止渴”,因為“特供”概念在營銷上可以實現溢價,卻不能在“品牌”上實現溢價。

  改革30多年以來,中國的一大失誤在於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沒能樹立起中國品牌在全球的地位,更沒有建立起本土品牌的自信。一方面消費者不青睞、不信賴中國品牌。另一方面,重生意輕企業,機會主義為先,虛擬洋品牌大行其道,雖是地道的中國製造,卻一定要挂洋名,出公海,以沾上洋血統為榮。另一些自主品牌,重營銷概念輕品牌戰略,同樣奉行的也是做生意的經營思維,沒把品牌化生存上升到企業經營戰略的高度。

  據統計,“美國製造”的價值高達17.8930萬億美元,列全球第一,其後是“日本製造”,價值6.2050萬億美元左右。“德國製造”的價值約為4.5820萬億美元。美、日、德這些品牌強國的産品相比中國的同類産品擁有更高的定價、更強的競爭力。在這種中國製造弱勢的態勢下,消費者不信賴、商家不自信的中國品牌大背景的困境下,眾商家非要千方百計套上“人民大會堂”、“特供”的馬甲,也就不難理解了。

  從本質上,企業使用“特供、專供、人民大會堂、國宴”等等這些字眼標誌與冠名“奧運會、亞運會”都是冠名性質的商業行為,但二者卻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國家品牌背書的只能是品質而不是權力,國家品牌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公共資源。國家品牌是以神聖的公信力為基礎,是一個國家經濟、政漢、文化的象徵和品牌符號。如果國家品牌的公信力也陷入所求利益最大化的商業漩渦中,就會將公權力帶入“品牌公地”的境地,攤薄公權的品牌價值,甚至可能徹底斷送國家整體的品牌競爭力積累,耗盡中國自己的品牌資源。

  日前還有一條新聞令人深思。深圳警方在打擊黑作坊等的專項活動中,發現“地溝油”已流入深圳政府機關食堂。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隨著“地溝油”的無孔不入,恣意妄為,“特供”的光環也在褪色。

  所以,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質量與品質才是品牌的基石與核心,致力於“中國製造”的品質提升與品牌力塑造才是根本之道,才能形成真正的國家品牌背書,從而在全球化競爭中取得創造更多資源附加價值的競爭優勢。

  網友戲擬的“國宴用品清單”

  三元牛奶 王老吉涼茶 菱花牌味精 椰樹椰汁 魯花花生油 恒順香醋 燕京啤酒好利來月餅 崑崙山礦泉水 古越龍山黃酒

熱詞:

  • 品牌
  • 人民大會堂
  • 特供
  • 國家品牌
  • 國宴
  • 地溝油
  • 日本製造
  • 專供
  • 溢價
  • 馬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