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四川宜賓公費送環衛工人出國考察被指作秀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9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幹得不錯!派你出國考察吧!還是給我漲工資吧! 漫畫圖

  記者從四川宜賓市城管執法局了解到,該市選拔的70名曾受到省、市表彰的優秀環衛工人已于18日起分4批前往新加坡考察學習,他們將通過參觀、訪問的形式,了解新加坡先進的環衛作業和管理經驗。據悉,這是繼去年組織61名環衛工人赴港澳考察後,宜賓市第二次由政府埋單組織優秀環衛工人出國(境)考察學習。(《人民日報》)

  消息一齣,立即引發各方熱議。贊同者認為環衛工也能出國考察是個突破;質疑者則指不倫不類,而且組織基層環衛工出國考察,對於提高環衛工作的整體管理水平究竟有多大用處值得懷疑。更有人提醒,不要有不相干的人在其中“魚目混珠”……

  反對

  實是獎勵勞模 不必非叫考察

  報道稱,“環衛工人出國讓人倍感欣喜,也讓人看到了出國學習機會的平等。以後應該給不同的群體更多的出國機會,構建一個科學的出國人員選取規則與學習效果測評體系。”這實在是一種古怪的邏輯。平等是一個好東西,但“出國學習機會的平等”卻是偽命題。道理很簡單,不是任何職業群體、任何行業都有出國考察的必要,追求如此字面上的機會平等沒有實際意義。當然,不是説環衛工就不能“像領導一樣出國考察”,而是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是真正的行業考察,想要借鑒和引入國外先進的環衛管理經驗,環衛工並非是最合適的“學習對象”。這一點,無需否認。讓環衛工出國開闊眼界見見世面是可行的,但要説學以致用“提高城市環境治理水平”,就不太靠譜。同時,因此就説環衛工社會地位得到“大幅提高”,其實也有些誇大其詞了。

  更願意將“環衛工出國考察環衛管理”理解為一種勞動者福利,與有些地方組織勞模公費旅遊沒有本質的區別——本無不可,但又何必非要冠冕堂皇地套上一個“考察”的名頭呢?而另一方面,關愛環衛工也未必一定要通過“出國考察”來表達。關愛底層勞動者,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是一項自上而下推動的制度性系統工程。無論是建立健全工資增長機制並貫徹落實,不斷增加勞動者收入、提高勞動者福利,還是強化勞動者權益保障,都是應有的題中之意。長期長效性的制度保障遠遠比組織一次或者幾次勞動者出國旅遊更給力,而如果沒有前者作為支撐,“環衛工出國考察”終歸是“一陣風運動”,看上去很美,徒具觀賞價值罷了。

  陳一舟

  支持

  更有實際價值 不應職業歧視

  當環衛工人和出國考察兩個詞語交匯在一起時,必然引來諸多非議。敏感詞與非敏感詞的碰撞,也成為一個大新聞。認為環衛工人與出國毫無瓜葛,出國作為一個高規格待遇,應屬於位高權重或家財萬貫者的專屬權利。思維定式下,對環衛工人帶著濃厚的職業歧視心態,試問,何不將此看作是工人享受福利?政府為普通工人的技能提升買單,大有一種一視同仁的職業公平之態。

  不應對環衛工身份帶有“職業歧視”,認為其職業就應安分守己地“掃掃大街”、“倒倒垃圾”,將其束縛在一個最底層的工作崗位。在全國城市環境衛生亂象的大環境下,更應讓城市建設的實際操作者出國多學習,最終取其精華,棄己糟粕,最終優化國內城市環境。

  出國考察,依舊是一個公眾心中未曾解開的心結。出國考察,一個常人眼中所謂“精英分子”或達官貴人的專利,近年來隨著公費出國旅遊等醜聞備受詬病。自此之後,關於出國考察人員的身份界定、陽光操作以及資金消耗的正規性成為輿論聚焦的關鍵點。倘若出國隊伍大多是領導家屬或關係戶,那最終只會留得罵名與道德譴責,假公濟私本來就是一種腐敗。

  環衛工人出國考察比環保部門官員出國更有實際價值。環衛工人作為“城市的美容師”,可以借鑒外國城市環境建設的經驗,提高他們在工作中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卸下對“出國考察”的追崇心態,也放下對環衛工的身份歧視,出國考察並非與環衛工無關。小崗位更能有大價值,也是一個對社會個體的職業尊重。

  曾金

  建議

  出國作福利 不如漲工資

  環衛工人素來被人們稱之為“馬路天使”、城市的“美容師”,理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和關懷。然而,他們仍然處於城市最底層的勞動者位置,所得到的待遇和報酬也是最底層的。也就是就説,環衛工的付出與所獲是極不相配的。

  就以宜賓市“不做老師甘當環衛10載”的曾蓉為例,她當“城市美容師”長達10年之久,並且還是“宜賓市城市建設一線先進個人”,而她的工資在2010年11月份前,只有每月520元,2010年11月份,雖然給她漲了工資,也只有每月909元。10年加“先進個人”的工資還不夠現行“最低工資標準”,當地其他環衛工的工資就可想而知了。其實,環衛工人工資不夠“最低工資標準”的,不只是在宜賓市,可以説,除了北京(2990元)、上海(近2200元)之外,是國內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的現象。

  這就不能不讓人思考一個問題,一些還不夠現行“最低工資標準”待遇的“城市美容師”們,他(她)們最想得到、最該得到的應是什麼?或者説政府最該給他(她)們的是什麼?如果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去聽聽“城市美容師”們心聲,他(她)們肯定會説是“工資待遇”,而不是別的,包括去他國“考察學習”。

  行文至此,筆者就有了這樣一個建議,如果政府部門真心尊重、關心環衛工,就該讓這種尊重、關心從他(她)們的工資待遇上體現出來,當環衛工的收入多了起來,他(她)們不就可以自費去他國“考察學習”了,何至於要政府勞神費力?

  張冰歌

  評判

  缺福利待遇 不缺出國考察

  在出國考察學習多為官員專利的現狀下,宜賓市城管局送優秀環衛工到新加坡學習的做法,可以説具有很強的突破意義,故而才引起了公眾的側目和輿論的關注。

  確切地説,對環衛工人進行表彰無可厚非,但用出國的方式卻未必妥當。這當然不是説環衛工人沒有這個權利,或如有網友所説,給環衛工人這樣的機會,總比讓官員去更好。這種退而求其次的想法,卻忽略了兩個疑問,一是一線環衛工出去學習究竟有無必要。在“考察學習”成為“公費旅遊”的代名詞下,這同樣難以逃避“公款旅遊”之嫌,不能因為參與者是弱勢的環衛工,就使“公費旅遊”具有正當性;二是當這種做法一旦有了開始,就可能被定格下來,成為一種福利安排。因為考察學習的目的,還是在於學習別人的管理經驗和做法,達到轉變觀念,改進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從這一點來説,出國學習的群體就不能僅限于表彰優秀者,而應是工作需要者。

  環衛工待遇普遍不理想:幹最累的活,拿最低的錢,職業不受尊重,還處在危險之中,這就是環衛工人的現實。如果再聯想到“環衛工因為無力交學費,帶著3歲孩子上班”的事,那麼環衛工出國考察這樣的新聞,就太過扎眼。可以説,現在的環衛工,缺的不是出國考察,而是實實在在的社會尊重、勞動保障、福利待遇和社會救濟。假若環衛工一邊領著低微的工資,沒有足夠的休息權,社會地位沒有提高,出國考察又有什麼實質意義?誠如有建議所言,真想對環衛工進行關愛,就應當解決他們最急切、最需要的東西,從經濟和福利保障上應有制度安排,以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只有這些問題解決了,出國考察與否才不會讓人感到疑惑。

  唐偉

 

 

熱詞:

  • 出國考察
  • 環衛工人
  • 考察
  • 公費旅遊
  • 出國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