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陳一舟
在“以藥養醫”制度設計下的內地醫院,醫生如果不賣藥就無法養活自己。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説,“醫院像是兩隻羊。首先是替罪羊,因為制度設計導致今日現狀,但患者的氣都撒在醫院身上;醫院又像沉默的羔羊,醫生在醫改過程中,寧可沉默。”(《中國青年報》11月21日)
醫院是“以藥養醫”制度的替罪羔羊?莊一強副秘書長的“自證清白”,邏輯很清晰:其一,公共財政對公立醫院的投入不足,現實逼著醫院想盡辦法去盈利,“院長必須帶著醫生去掙錢,不然就要餓死”,這是催生産生“以藥養醫、以檢查養醫”的現象的根本;其二,醫生開大處方是無奈的因為要“生存”,而醫生的回扣與醫藥流通上遊環節的貓膩相比不算什麼;其三,醫生應有陽光的高收入,但內地醫生收入太低。
先説第一點。經常會有醫院管理者們站出來喊冤叫屈,理由都大同小異:現在政府對醫療的投入逐年下降,而醫院要發展,要在市場環境下生存,不“以藥養醫、以檢查養醫”又能怎麼辦?應當承認,公共財政對醫療投入不足,確實是導致“看病難”現象的一個客觀原因,但絕不是關鍵因素。根子在於,作為醫療資源的掌握者,大多數公立醫院已經患上了“逐利病”,徹底轉變為以掙錢為唯一宗旨的市場主體或者純商業性機構。這種傾向,即便政府加大了投入,也很難扭轉過來。前不久爆出的“拆線門”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還有,有的醫院“賣開水”,有的醫院巧立名目收取“輸液座椅費”、“打針取暖費”……醫院這般瘋狂逐利,真的是為了發工資維持運轉嗎?
再説第二點。央視《每週質量報告》近日曝光的“6500%的藥品中間利潤”,醫生就是利益分成者。不僅如此,有調查顯示:中國有24%的産婦送紅包給産科醫生,每年産婦和醫生、助産人員之間的紅包收受金額高達14.856億元。切入現實,現在醫生吃回扣、拿紅包已成普遍現象,不管怎麼喊冤叫屈,這種畸形的醫療現狀都擺在那裏。
至於説內地醫生收入低,尤其是跟美國醫生和香港醫生比更低。這種説法非常滑稽。不能光看到人家的高收入,還要看到高收入背後的高風險——出現醫療事故,要被吊銷醫療執照;亂開處方藥,也可能被吊照;就連手術時間超時,都有可能被吊照。而返觀我們,醫德缺失,不是批評就是警告,或者停職反省,最多開除了事。這是差別,也是差距。
一言以蔽之,醫院和醫生本身難道不是“以藥養醫”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如果醫院非要説自己是“羊”,那也只能是一隻“迷路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