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黑石集團高級董事裏希耶:中國能力尚缺營銷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8日 17: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對中國投資者,歐債危機意味著更多契機

  今年以前,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進行海外投資的方向多數是朝著非洲、澳大利亞的資源領域,而今年以來,隨著歐元區債務危機的不斷深化,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方向開始更多地轉向西方,同時,投資領域也從資源轉移到了技術、高科技等行業。

  在歐債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如何做到控制投資風險?未來中國企業投資的方向在哪?

  在博鰲亞洲論壇國際資本會議于巴黎舉行期間,《第一財經日報》專訪了黑石集團高級董事總經理裏希耶(Jean-Manuel Richier)。

  投資領域轉移

  第一財經日報:黑石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獨立另類資産管理機構之一,從您的角度,如何看待今後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取向和特點?

  裏希耶:到目前為止,中國海外投資的四分之三都集中在亞洲,在歐洲的投資比例還不到10%。但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指出,未來中國工商企業將擴大在海外的投資規模,我們相信中國將加強在歐洲投資的力度,這不管對歐洲經濟還是對歐洲企業本身來説無疑都是令人振奮的消息。

  中國企業在歐洲的傳統投資通常在自然資源、原材料等領域,今後或許還將繼續以這些領域為重點。但是,在成為國際化企業的目標推動下,我們看到中國企業已經在投資領域的選擇上出現多樣化,比如生活資料、科技和電信産業等。因為這些投資行為能夠為中國企業帶來一些在中國得不到的(無形)資産,比如品牌效應和悠久的企業文化遺産;另外,中國企業也越來越多地尋求發展高科技産業,開發可持續發展能源所需的技術更是被列為發展重點。

  這種新的投資取向成為中歐企業加強合作的契機。最近,我們的法國投資客戶標致雪鐵龍集團和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合資,在深圳成立並奠基了長安標致雪鐵龍有限公司。新的合資公司將致力於發展環保電能汽車和其他多能源汽車。這是目前中歐企業合作共同開發環保節能技術産品很好的範例。

  日報:在歐債危機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如何做到控制投資風險?

  裏希耶: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我剛剛從深圳回來,我看到中國企業對歐洲目前正在經歷的債務危機十分關注,也十分擔憂。固然,歐債危機遲遲未能得到全面解決,這加劇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並且會讓歐元區未來的增長率持續低迷,歐洲經濟發展因此普遍不被中國企業看好。

  但是我認為,中國投資者更應該看到的是在歐洲目前的經濟背景下自身投資的更多契機,因為現在的確是認真考慮購買歐洲資産的好時機。

  一般來説,在一個經濟體面臨危機或進行結構重組的時候,往往有更多資産以更優惠的價格面向市場的兼併和收購,也會有更寬鬆的政治環境來迎接投資者的到來。我們知道,之前中國向歐洲投資規模有限的原因之一就是歐洲閒置資産非常有限。

  與此同時,我們建議中國企業來歐洲前,一定要很好地考察歐洲市場,從審計、法律、社會、文化等層面,全面評估投資風險。部分中國投資者在來歐洲投資的初期曾遇到過一些歐洲政府審批的風險,在並購完成後也有一些與歐洲企業文化整合的困難,但這些“水土不服”的問題都能通過投資前謹慎的風險分析,以及在歐洲選擇好的合作夥伴得到解決。

  中國能力尚缺營銷

  日報:目前來看,隨著歐元貶值,各國財政緊縮,歐洲的貿易保護主義會不會重新抬頭?

  裏希耶:不管是匯率上的紛爭還是對外貿易政策上的緊張氣氛,這些來自政治層面的壓力都應該正視一個事實:歷史已經證明經濟上的地區保護主義是和經濟增長背道而馳的。

  雖然目前中歐雙方找到完全客觀的平衡點是個挑戰,但我認為政治決策者應該以保證暢通的雙邊貿易渠道為前提,站在放眼更長遠利益的立場上對話。我們都不希望看到貿易保護主義在歐洲抬頭。

  日報:在此背景下,中國也開始尋求擴大內需,這對歐洲企業來説是否也是新商機?歐洲的投資者如何看待在中國的投資前景?

  裏希耶:毋庸置疑的是,歐洲投資商一直以來都十分看重中國市場。他們被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和舉世矚目的經濟增長吸引,並看好在中國的投資前景,尤其是目前在美國和歐洲都相繼陷入困境、增長乏力的時期。隨著中國內需的急劇增長,歐洲企業也因此看到了更多的投資契機和商機。

  我之前説過,在中國,不少國産品牌還沒有打造出知名的品牌文化,在這方面歐洲企業有更多的優勢來吸引中國國內消費者。雀巢在前不久就買下了中國一家本土的糖果巧克力製造商,這樣的本土收購會在未來的歐洲投資中成為趨勢,當然很好地選擇在華投資合作夥伴是成功投資的關鍵。

  與此同時,中國的很多新情況是歐洲投資者不甚了解的,比如,中國本土也有很多行業專家、人才和科技創新的能力,中國也具備優質的勞工市場,這必將更加吸引外國投資企業。他們將沒有必要把大量昂貴的歐洲本地勞動力外派到中國去。中國具備的科技創新的能力是很多歐洲投資者沒有想象到的,也許由於缺乏宣傳和營銷方面的工作,這一點並不廣為人知。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極具國際市場競爭力,在中國成功對企業來説將意味著在世界市場上的成功。

  “勞動力漲價影響不大”

  日報: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普遍上漲會影響這些外國企業的投資嗎?是否會出現因尋求勞動成本更廉價導致的投資轉移?

  裏希耶:我不認為會有影響。因為它的影響在企業的利潤空間裏非常有限。那些比目前中國勞動力更加廉價的國家,比如越南,並不具備與中國抗衡的經濟規模,就經濟的發展能力這一點上來説就是不可比的。

  另外,這些國家也沒有像中國這樣逐漸完備的好的投資環境。雖然勞動力的成本是投資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這畢竟不是唯一因素,而中國的確具備其他新興國家沒有的多方面優勢。

  另外,中國已經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上指出要向更有附加值的産業結構轉型,這勢必將提高整條産業鏈的價值,包括技術更新的能力、開發科研的能力,還有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的能力。所以,中國將逐漸形成不可替代和轉移的專業技能。如今,我們正在歷史的層面見證中國從廉價勞動力型經濟向高科技經濟模式的轉變。

熱詞:

  • 投資者
  • 十一五
  • 水土不服
  • 第一財經日報
  • 貿易保護主義
  • 歐元區
  • 黑石
  • 歐洲經濟
  • 標致雪鐵龍集團
  • 電能
  •